第10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进入收官之年——
用绣花功夫扮靓背街小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前门东区地处北京南中轴线东侧,是古都风貌保护的核心地区。 任 超摄(新华社发)

北京把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作为城市管理重点,各区在整治过程中结合街巷实际,制订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方案。

如今,曾经脏、乱、差的背街小巷被注入文化特色,延续老北京的乡愁记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2019年是北京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专项行动的收官之年。两年多来,北京把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作为城市管理重点,用绣花功夫织补城市“里子”,逐渐把小巷“雕刻”出应该有的样子。如今,曾经脏、乱、差的背街小巷被注入文化特色,延续老北京的乡愁记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完善街巷功能

不久前,海淀区紫竹院街道长智路旁,曾经人员混杂、环境脏乱的老官园花鸟鱼虫市场“变身”崭新的停车场面向社会开放了。2017年底,市场关闭拆除后,怎样用好来之不易的土地?街道在充分调研周边居民需求之后,几易方案,最终建成了一处停车场,解决周边单位及居民的停车难问题。

“老市场拆除后剩余空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但因所在地段道路狭窄,周边聚集着大型居民区、小学、演艺厅等,人流量大,停车位缺口大。”紫竹院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域提升改造听取多方意见,决定将空地用于解决周边单位及居民停车难问题。新停车场新增停车位301个,加上原有对外开放的车位,面向社会提供总计450个停车位。

与紫竹院街道相似,在北京,背街小巷治理首先是从规范胡同停车、架空线入地、违建拆除等难点问题和完善便民设施、保持街巷干净整洁等问题开始。在整治过程中,各区结合街巷实际,制订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方案,为居民打造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按照计划,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在内的北京核心区将在今年完成辖区内全部2336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任务。核心区外,北京多个城区领到了市城管委下发的市级“任务单”:今年内,城市副中心所在通州区将完成20条、朝阳区完成330条、海淀区完成110条、丰台区完成50条、石景山区完成29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任务。目前,多区已制订了完成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区级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城区在落实市级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额外制订了区级治理目标。比如,海淀区在2019年市级任务110条的基础上,制定区级任务145条;通州区在20条市级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21条区级任务。

其中,通州区提出治理背街小巷不仅要改善环境,还要同步改造升级智慧公厕以及增设立体停车设施、小微绿地、口袋公园、体育休闲场所、居民活动中心、商业步行街等,改变商业业态,提升街区整体环境,打造精品街巷。

为给居住在背街小巷的人们打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今年北京还将在背街小巷内推广“垃圾不落地”,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在环卫专业作业领域,实行“夜间清扫、巡回保洁”制度,推行小型机械化清扫作业。

传承乡愁记忆

随着背街小巷治理走向深入,最早启动治理的首都核心区已经从完善功能转为彰显文化特色的精雕细琢,传承了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

“园之牡丹、芍药几十亩,花时云锦布地,香冉冉闻里余。”北京西城椿树街道南新华街一带,曾有明代著名的“梁园”,却一度被彩钢板违建占据。今年4月份,椿树街道对这片位于道路西侧、已存在14年的违建予以拆除。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违建拆除后将统一规划设计,再现昔日“梁园”花木盛景。

这片区域呈三角形,南北长52米,东西长26米,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目前,南新华街北段已建设多处城市微景观公园。未来,这片绿地将融入南新华街街道风貌,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新去处。

一年多前,广外街道对翔峰大厦的一处地下群租空间实行清理,此后引进专业服务商,专注打造社区服务支点。如今,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红居街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暨“有氧街区”已焕然一新:这里开设了适合老年人的康养体验区、插花室、国学书院,为孩子们设计了早教服务、儿童游乐园,社区里的年轻人也可以来这儿读书看报。

不久前,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交流推进会明确,今年国庆节前,首都核心区将全部完成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符合入地条件的通信架空线将在年内全部实现入地。数据显示,北京城市核心区共有2336条背街小巷,目前已基本整治完成1226条,其余背街小巷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全部整治完成。

今年北京还将在核心区打造200条示范背街小巷。示范背街小巷按照“十无五好”标准打造。“十无”指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五好”指公共环境好、社会秩序好、道德风尚好、同创共建好、宣传氛围好。

示范街巷怎么建?以西城区为例,通过搭建西城区街巷管理平台,健全街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巩固好背街小巷整治成效。

挖掘文化内涵

在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中,北京注重挖掘区域内涵,深入挖掘胡同文化内涵,利用好四合院、名人故居、老字号、老物件讲好“胡同故事”,增强居住、工作、生活在背街小巷内各类人群的文化自信和主人翁意识,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最近,位于展览路街道的榆树馆胡同又添一景——15平方米的新壁画。壁画内,老街坊们喝茶聊天,悠然自得;壁画外,居民们闲坐晒太阳,舒心惬意。画内画外宜居场景相互呼应,既记录胡同故事,也扮靓街区公共会客厅。

这幅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壁画,出自一群清华美院学生。去年在榆树馆胡同街区更新改造中,提升和完善环境品质成为新需求。来自美院的高才生们在胡同内外多次调研,聊历史听需求,到图书馆查资料,最终敲定制作这幅胡同壁画。

壁画灵感源自居民的胡同情怀和宜居需求,体现了街区更新的治理成果。人景相融、和谐宜居的壁画获得了胡同居民的广泛好评。有居民提建议,在壁画前放两把仿古座椅,街坊们可以坐在京味茶馆壁画前,晒着太阳聊天。这一建议很快得到街区负责人回复:“已经准备好就快安装了。”

仅在展览路街区,通过联络辖区内北京三大高校五大学院,大学生们持续返回社区报到,对接资源与居民需求,将以胡同文化墙、个性墙绘等多元方式呈现街区治理成果。

如今,在北京城,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定制设计”已经成为潮流。拆除违建、封堵开墙破洞后,曾经无人问津的社区死角成为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2017年底,广内街道拆除了三庙小区22号楼前一处存在安全隐患的废弃车棚;2018年通过征求意见发现大多数居民希望建设绿地、花园等公共活动场所。通过广泛动员居民参与,这块改造区域被定位为一处生活性、参与性、娱乐性、公益性较强的社区活动中心,一个焕然一新的社区花园,将实现“脱胎换骨”的美丽转身。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