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企业家乔仁蛟:
创业路上不停歇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李焕青
乔仁蛟(右)在生产车间查看生产情况。 李焕青摄

“一个人只要始终保持创业初期的激情和斗志,没有干不成的事。”多年的奋斗,乔仁蛟感受最深。

1966年出生的乔仁蛟,是山东莱阳人,从小就爱捣鼓制作点什么。初中毕业后,他一边干农活一边谋划创业。1990年至1994年,他抽玻璃丝织布、经营海绵,很快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1995年,他又增加了沙发、家具的经营,生意虽然不错,但因为赊销问题,要不到货款,到1997年,乔仁蛟已是债台高筑,生产难以为继。

怎么办?另辟蹊径才有出路。乔仁蛟考察市场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消费观念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当时莱阳已经出现了一些硫酸软骨素的生产厂家,效益很好。我当时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因为世界上一直没有该产品的人工合成技术,所以没有替代品。”乔仁蛟说。

1998年至2000年,为了学习软骨素的生产技术,乔仁蛟和妻子去了一家生产软骨素的企业义务打工。这期间,夫妇两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乔仁蛟很快掌握了软骨素的生产制作原理和生产技术,并于2000年开始创业。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2001年一场车祸给他的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车祸导致他视神经受损,什么都看不清。

在医院的第33天,他顾不上医生的劝告、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劝说,硬是让人把他从医院抬了回来。

他要继续干事业。为了让原料受热均匀,加大油脂去除率,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他不断改造设备,改良反应釜和搅拌桨……拆了改,改了拆。

企业要壮大,环保设施必须跟进。2005年,莱西市配套齐全的工业园区吸引了乔仁蛟,他决定定居莱西,并在莱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起了37亩的青岛万图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他凭借记忆和实践,不断推陈出新。于2014年发明了新的软骨素制备方法,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截至目前,他共取得24项发明专利。2017年9月,为进一步加强胶原蛋白肽等产品的研发,公司与中科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并取得了全国首张禽类胶原蛋白肽的生产许可证,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未来除了要上市,还要打造莱西首家大型医药联合体。”乔仁蛟信心满满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