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湖北宜昌做好长江三峡生态保护“必答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全面推进长江宜昌段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使宜昌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图为俯瞰宜昌城区。卢 进摄 (中经视觉)

阅读提示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本报记者在宜昌走访调研,了解当地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举措,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等情况。

一年来,湖北宜昌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上站排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一流。

为长江留白

——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修复生态环境

4月4日,宜昌市猇亭区虎牙社区居民郭福珍早早来到临江的424公园打太极拳。“没想到,曾经的煤堆场现在变成了这么美的滨江公园。”郭福珍说,她在猇亭长江边住了30多年,原来随处可见的煤堆场不见了,浓烟滚滚的大烟囱也已熄火,曾经的“光灰江岸”正恢复翠绿。

“过去这里是云天商贸煤场和通达港埠码头搅拌中转站,粉尘等污染十分严重。”猇亭区园林绿化管理局局长陈曲介绍,当地清空了2500立方米煤灰,拆除了1.6万平方米建筑,腾退长江岸线120米,通过回填、种植草木打造生态公园。

漫步在424公园,记者放眼望去,在一片绿草红花交相辉映中,一座蓝灰色的圆规雕塑格外显眼。在雕塑不远处的长江岸边,是一个已被封堵的排污口。

猇亭区委书记胡志莉告诉记者,以前猇亭有大大小小排污口近百个,如今所有处理达标的污水都通过唯一的市政排污口排放。

在离猇亭不远的长江葛洲坝下游江段,摄影爱好者刘曙松一大早来到长江边,架起相机,等候着江豚。上午8点,在长江葛洲坝下游江段的晨雾中,江豚不时从水里探出头来。刘曙松告诉记者,根据他多年观察,这一区域目前生活着不少于17头江豚,为近10年来最多。

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莫宏源介绍,江豚以小鱼小虾为食,“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宜昌江段水质变好,小鱼多了,把江豚给吸引来了”。

“既要为长江‘留白’,又要为动能增绿,久久为功,确保一江清水东流。”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宜昌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立规矩。建立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指标考评体系;划定生态管控“三线”,其中生态功能红线区占全市国土面积49%、大气环境红线区占16%、水环境红线区占33%。

建机制。一批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新探索在宜昌陆续出台。

保环境。宜昌雷厉风行推动长江大保护行动:取缔长江干线支流216家非法码头;取缔中小河流非法砂场61处;关停规模以上磷矿开采企业38家……

复生态。实施《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深入推进化工转型升级、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港口船舶绿色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城区生态修复6个专项方案。

为动能增绿

——向有损生态环境的行为开刀,全面升级落后产能

2018年9月9日,随着一声巨响,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的兴瑞第一热电厂烟囱应声倒下,实现了宜昌沿江化工企业的“第一爆”。

几年前,宜昌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一度达到30.6%,宜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壮士断腕,重拳破解“化工围江”。

随即,宜昌打出了“关改搬转治绿”一系列组合拳。简而言之,就是对一切有损长江生态环境的行为开刀,全面升级落后产能形态。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看到,落后的草甘膦二甲酯装置正在拆除,有机硅技术改造和微电子新材料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

近两年,兴发集团关停了临近长江的22套总价值12亿元的生产线,腾出了900多米长江岸线。厂房虽在拆,但发展并未停步。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通过循环化改造,目前园区内12家企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尾气综合利用率超过98%,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90%。

截至目前,宜昌市关闭、改造、搬迁或转产化工企业共计52家,今年还将继续“关改搬转”40家。到2020年底,全市原有沿长江1公里内的134家化工企业将全部“清零”。

改造、搬迁的企业往哪儿去?进化工园区。宜昌编制出台了《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2018年设立10亿元引导资金、5亿元搬迁入园专项资金,实施2400亿元工业技改3年行动计划,引导支持化工企业加快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

宜昌市市长张家胜说,宜昌正以延伸产业链条和产品配套为重点,切实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让新动能挺起宜昌高质量发展“脊梁”。2018年,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以“生态+文化”“景区+乡村”“游购+养生”等为代表的全域旅游在宜昌蓬勃兴起,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强市富民的“金饭碗”。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7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50亿元。

为生活添彩

——要让人的行为链与生态链充分咬合在一起,凝聚起全社会力量

在许家冲村,记者发现,棒槌是家家户户生活的“标配”。习惯了在长江边槌洗衣物的尤大秀老人,非常喜欢这种传统的洗涤方式。

“过去我们洗衣服,水是江里来江里去,垃圾也是随手往长江一倒,没有环保观念。”尤大秀说,“后来,村里在广场西边修了便民洗衣池,姐妹们都到那里洗衣服,既锻炼了身体,还能拉拉家常”。

距离洗衣池100米开外的污水处理厂,自建成之初就以地标方式时刻提醒村民:许家冲村地处坝头库首,保护长江义不容辞。去年,污水处理厂附近修建了观景平台,游客们可以更直接地接受长江大保护理念教育。

“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宜昌向世人展示自己绚丽色彩的同时,也聚焦于生态文明城市的魂魄——人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

4月16日下午,在猇亭区红联港埠有限公司附近,丁万明正在清理堤防附近的垃圾。不远处竖着一块“长江边上的党员哨兵”木牌,丁万明的名字和照片都印在上面。

“每周至少到责任区义务巡逻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清除堤岸垃圾杂草,对江面白色漂浮物打捞清理;定期排查责任区长江沿线排污情况;及时劝导制止周边居民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这是丁万明的工作职责。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长江边上的党员哨兵”标牌也越竖越多。

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国斌认为,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工程浩大,要让人的行为链与生态链充分咬合在一起,凝聚起全社会力量。

像丁万明一样,“三峡蚁工”环保志愿者每天都会来到长江岸边清理垃圾,一年下来,累计200吨垃圾通过他们进入垃圾处理站。

宜昌生态文明建设还注重从娃娃抓起。

4月18日,夷陵区东湖初中704班朱梦妍认养了学校附近新增绿地中的一棵紫叶李,并承诺“好好呵护它,让它茁壮成长,不让它受伤害”。翻开《生态小公民》教材,宜昌近年来生态治理的重要实践跃然纸上:“清江库区养殖网箱拆除行动”“黄柏河的污染治理之路”“‘三峡蚁工’保护母亲河”……在宜昌市,《生态小公民》教材已经发放至40.8万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孩子手中。每周,学生们都会共上生态环保课,学习生态环保知识,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此外,“生态市民日”也在宜昌设立。

在宜昌,主动践行绿色低碳观念成为市民思想自觉,清洁节约成为行动规范,爱惜生态环境成为全域理念。从政府、企业到个人,全市共同守护一江清水。一个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花园城市呼之欲出。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