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界艺术家刘恒甫——
从白山黑水走向北京冬奥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予阳
◁ 刘恒甫个人照片艺术展馆展厅。
▽ 刘恒甫雕塑作品《今古寄情》。
(资料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研究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文化旅游分院艺术总监刘恒甫。 (资料图片)

北京宋庄,一个艺术家云集的地方,刘恒甫个人艺术作品展——恒甫视界艺术馆就坐落在此。

走进展馆,你会惊讶一个艺术家具有如此旺盛的创造力。从摄影到雕塑,从油画到景观设计,无不带给观众视觉与心灵的震撼。这是一条从画家、摄影师、雕塑家、设计师到城市公共艺术家的创新之路。

跨界尝试多种可能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研究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文化旅游分院艺术总监、北京市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北京恒甫视界创办人、恒甫冰雪艺术中心主任、第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总设计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奖、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创意设计大赛金奖、2015年度中国最佳主题公园奖……荣誉背后,是一位从黑土地走来的追梦者执着探索未知的身影。

刘恒甫的家乡在黑龙江北部的黑河市逊克县。春天,大小兴安岭上,原始森林莽莽苍苍,红松、兴安落叶松、白桦……交织成壮美的风景。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乡冰城能够满足人们对冬天的所有幻想。

谈起成长轨迹,刘恒甫开玩笑说自己是从村、到乡、到县、到市、到省、再到首都,一级不落。刘恒甫忘不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对父母充满了敬意。父亲勤劳朴实,母亲多才多艺,不仅能唱会画,而且懂草药会中医。

从黑河师范学院到南京艺术学院,求学之外,刘恒甫在艺术道路上从不给自己设限,而是在不断跨界中探索未知。“就像农民一样,种地、盖房,啥都得会。”刘恒甫笑说自己一直找不着同行,“从绘画、装置、冰花艺术、单体雕塑跨越到城市设计,我不是一名传统艺术家,而是一位跨界艺术家。”

有人这样评价刘恒甫,他是一位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艺术家,经常手持工具在大棚里忙活他的作品,掐着钢管,神态专注。

“我从基层做起,各项工序都亲自干过,也就什么都会干了。”刘恒甫说,做大型公共艺术设计,需要熟悉各种材料,考量结构设计与空间关系。他曾做过一个公共艺术项目,造型是一条大鱼,里面可以走汽车,鱼鳍高达几米,整个结构设计和空间关系都要考虑进去,还有施工……刘恒甫说他做这些项目90%都是靠自学。

无门无派,也就没有枷锁和束缚。刘恒甫强调用多种可能性来解决问题,他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根据内容确定手段,不断突破传统。他认为,现在很多人做设计是反过来的,根据手段决定内容,会很受限。

从黑土地走向世界

“艺术是我的信仰。如今的世界在快速变化,身边的一切都在改变,而我对艺术的真诚从未改变。”刘恒甫认为,艺术家要靠作品说话,真诚对待艺术最可贵,“对待艺术,要有定力,能驾驭自己的时间,不受外界干扰”。

从艺30余年,刘恒甫的艺术创作从黑土地走向世界。他最初的创作阶段是地域的,民俗的,比如桦树皮画,又比如具有萨满风格的木雕。这些作品就像方言,属于地域的、民族的。刘恒甫艺术创作的第二阶段指向自然地理,比如冰雪作品,这些能引起更广泛的共鸣。如今,他正在追求第三阶段,用跨越时间、空间的艺术语言,让所有人都能读懂,用文化交流消除文明隔阂,比如他创作的尘系列、元系列油画。

刘恒甫认为,美的东西是相通的。首先,艺术要感人,能给人视觉上的震撼,心灵的愉悦;其次,要蕴含思想,能改变人的认知。

2018年,故宫博物院文华殿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刘恒甫选取中国艺术经典元素创作的《梅兰竹菊》木雕四条屏入选展览,与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的作品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个作品将东方文化精神用多种介质来诠释。

近年来,刘恒甫把更多精力放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他认为,让城市更加美好,是城市公共艺术家需要承担的责任。

一些城市出现为人诟病的丑陋雕塑和肤浅设计。他认为,浮躁是重要原因。刘恒甫对我国的公共空间文化设计表示担忧。“每座城市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没有美的城市无法更好地展现其城市文化。”刘恒甫说。

刘恒甫表示,好的设计不是自我沉溺,而要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要把人们认同的文化精神凝聚其中。

“我的作品一直都在彰显正能量,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我还希望赋予它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刘恒甫说。

刘恒甫创作的第一个大型地景作品在哈尔滨,是一座高达18米的42根金属雕塑,以《金风浩荡》为主题,像金代的猎猎战旗,又像黑土地上金灿灿的农作物。刘恒甫还在北京、上海、海南、黑龙江以及俄罗斯的一些城市创作了数十座标志性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未来,他希望做中国自己的主题公园。

不断延伸的冰雪梦

在刘恒甫的个人艺术馆里,冰雪影像是重要内容。从事艺术创作几十年,故乡的白山黑水已经融入他的血脉。“我喜爱冰雪,人与冰雪其实是共生的关系。”刘恒甫说。

一张张形态各异的雪花、冰窗花照片,展示出雪的不同形态。刘恒甫已经记不清拍过多少次,仅冰窗花就拍过6万多张。为了拍摄出唯美的效果,刘恒甫甚至让人不断用雪球砸向他,镜头将雪花定格在散开的一瞬间。

冰雪不仅是刘恒甫摄影作品的重要内容,还是他创立品牌服饰的设计元素,那些曼妙的雪花已经化作丝巾、领带、服装上的抽象图案融入服装设计中。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冰雪文化与冰雪艺术,2008年,刘恒甫在哈尔滨创办了恒甫冰雪艺术中心,这座面积2510平方米的展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以展示冰雪原创艺术为主题的公益性文化展馆。

刘恒甫还担任过第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总设计师,那一届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冰雪景观,因其将创意与科技、冰雪与民俗、艺术与产品完美结合而获得当年“年度最佳主题公园奖”。

在哈尔滨的太阳岛上,刘恒甫还建立了一座寒地人文艺术馆,研究中国北方地域文化,包括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艺术家要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2022年冬季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办,刘恒甫正在准备用他的冰雪作品和城市地景设计为冬奥会献礼。目前展示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的雕塑《今古寄情》,是他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制作的主题雕塑,在这座高达8米的兵马俑滑雪形象雕塑前,游人竞相拍照留念。此外,刘恒甫还参与冬奥会特许商品设计,一些冰雪主题的摄影作品被冬奥组委长期陈列……

“我希望以建设展馆的形式向大众传播和阐述冰雪创意美学,也可以使人们收藏更多关于冰雪的美好记忆。”刘恒甫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