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化 精细化 智能化
——合肥经开区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
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李长龙

为菜市场注入“智慧心”;建立地下管网数据库,实行联动响应治理机制;引入地埋线缆故障检测仪,精准定位电缆故障点和深度……合肥经开区紧紧围绕“城市的核心是人”,提升“精治、共治、法治”管理水平,探索出一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新路。

先设计再“绣花”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从2017年开始,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让合肥经开区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围绕精品道路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菜市场提升、摊群点整治等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实施重点突破。2018年,合肥经开区出台了《城市管理三年提升专项行动制度汇编》,制定建设、管理、养护的顶层制度。

“既要有高瞻远瞩的宏观格局,又要有闺中绣花的耐心与细心。”合肥市委常委、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伟表示:“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力争3年时间,达到城市建管全过程的精细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目标。”

一招打破城市“多头管理”局面,一家区属国有企业被定位为合肥经开区“大管家”,同时经开区引入第三方运营管理机构,打造大数据后台,职责和资源同步导入,新机制将负责打通城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要重新审视城市管理,将以往千条线分散的管理线路聚拢归类、统筹管理、精细实施。”公用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李茂茂说,“统起来,才能精起来。”

顶层设计也体现在具体管理事务中。比如,道路管理。合肥经开区确定卫生方面按照一级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标准和“扁鹊杯”道路管理标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常态化开展道路巡查工作,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经验型向精细化、标准化转变。

丰富城管细节

一出门就有步道。清晨,家住合肥经开区金星家园的徐鹏沿着绿道晨跑,围绕翡翠湖公园跑一圈,刚好五公里。自2018年开始,合肥经开区20多条城市道路和组团陆续开工改造。合肥经开区建设发展局局长姚峰说,此次道路改造的重点放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此外,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道路排水、绿化景观、路灯、交通及其他附属设施也被列入改造计划。

如今,合肥经开区已成为合肥滨湖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开启“二次创业”、从传统工业强区向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区升级,合肥经开区城市管理的思维方式、组织方式、运行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每天将菜叶、果皮等投入绿色垃圾箱内,将塑料垃圾、铝制垃圾、纸质垃圾投入蓝色可回收柜里,家住中环城云邸小区的退休老师孙阿姨每天都在朋友圈分享垃圾分类心得,她也被称为小区的“垃圾分类达人”。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合肥经开区在社区实行积分反馈。居民注册个人积分账户,领取对应的二维码,正确投放垃圾可获30分奖励,可回收物则按照市场价格回收。

目前,合肥经开区垃圾智慧分类项目已覆盖12个小区,居民累计积分达10万分。

据悉,合肥经开区首批有36个居民小区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家庭3.5万户、公共机构109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10%以上。

创新自治管理

2018年7月份,合肥市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举行。经开区申报的“居委会+物业”社区治理新模式被评为全市优秀社区治理案例。

据悉,新模式将社区综合治理与小区物业管理相结合,成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区工作站与物业管理服务一体化运作。

“让社会多元力量在党委和政府引导激励下,以平等姿态和责任主体投入到社会治理行动中来,实现协商议事共建共治的善治目标。”在合肥经开区社区管理局局长樊传彬看来,“共治”让居民在社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这正是社区治理、城市管理的最佳落脚点。

“经开区正处于‘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是提升经开区内在城市辐射力、产业带动力的重要途径。”杨伟说。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