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8年里,我每天都重复着做一件事,在东四片区第11道段投递报纸、信件。”回忆28年的工作经历,中国邮政集团北京东四邮政支局投递员朱楠不加思索地说。
28年风雨无阻,28年始终如一,朱楠和这条道段里的每一户人家都结为了朋友、亲人关系,居民们亲切地喊他“小朱子”。
“王大爷每天午觉后就会坐在院门口和邻居们聊天”“黄大哥这点应该去接孙子了”“赵大妈家的信箱有点坏了,打开时要小心”“刘阿姨全家出去玩了,这几天她家的报纸我得先带回去”……
投递道段内每一家的情况、习惯和需求,朱楠都熟记于心,仿佛这些都是理所当然。
4月18日下午2点,朱楠和往日一样,中午简单休息后,跨上绿色电动车,开始了新一轮投递工作。他告诉记者,每天下午投递的是北京晚报,共70份,有时还有一些小包裹,2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上午主要投递各类党报、挂号信等,也需要2个多小时。“如果赶上‘双11’等购物高峰,投递任务就比较重,一天要送十趟八趟。”
朱楠骑着电动车,沿着东四北大街一路向北,大概一站地的路程,就到了东四五条,之后他右转进了小胡同。
来到月牙胡同五条90号,朱楠进门喊了一声“来报了”。没见有回应,他便打开报箱,发现上午送的报纸还在,于是他拿出来和下午的报纸一起码放整齐后,再次塞入报箱。
“我在这胡同里住了50多年。九十年代初,小朱子刚开始来送信,那会儿他可年轻了,自行车骑得倍儿快。如今快30年过去了,他也是快50岁的人了,你瞅瞅,头发都白了。”
“可不是,小朱子人老实,话虽然不多,但总带着微笑。这么多年了,每天好几趟,我们要是哪天看不见他,还怪不习惯的。”
……
在流水东巷,几户居民正在门口聊天,看到记者随着朱楠来送报纸了,他们七嘴八舌地争着和记者说。其实,在这28年里,朱楠也曾离开过一次。据他回忆,1992年,他因工作需要被换至其他道段工作。可没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工作调动,却遭到了全道段居民的“集体抵制”。
很多居民跑到东四邮局找当时的领导,强烈要求把朱楠调回去。这让朱楠感动不已,“我其实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在第一时间把报纸、信件安全地送到用户手里”。
1993年,东四邮局本着“不对用户说不”的工作理念,把朱楠又调回了11道段,之后朱楠再没离开过。
记者问朱楠:“这么多年每天走一条路,烦吗?想去其他道段或者做其他工作吗?”
“不换啦,在这儿干到退休!”朱楠摸着头,呵呵地笑道,“尽管有时候辛苦,但是每次看到大伙儿亲切的笑容,我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朱楠说,寒冬,居民们会请他来家喝杯热水,暖和暖和;酷夏,大家同样会拉着他进屋凉快凉快,避避暑。“我虽不善言辞,但是这种真挚的感情,让我打心眼里感动,只想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在我们东四邮局,像朱师傅这样的老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将用户当亲人,用真情服务每一位居民。正是有了他们,东四邮局‘用户是亲人’的精神才能够一直传承下去。”东四邮局副局长付金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