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廉丹 朱琳报道:25日,中宣部会同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共同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分论坛中外媒体吹风会,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介绍了智库交流分论坛的有关情况。
蒋建国表示,智库交流分论坛十分成功,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围绕“共享人类智慧,促进全球发展”主题开展了坦诚对话、深入交流,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蒋建国介绍说,参会人士分为智库、媒体两个组别围绕“一带一路”规划共商对接、国际规则体系共建、全球经济包容普惠发展共享和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伟大的倡议,围绕这个主题举行的智库交流分论坛是一次思想交流、智慧对接的盛会。要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把智慧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蒋建国还介绍了围绕此次智库交流分论坛组织的一系列配套活动。包括由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外文局举办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英、法文版首发式,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由新华社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一带一路”5G+4K传播创新国际论坛等。这些配套活动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表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于4月23日成功召开,标志着“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方江山认为,作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媒体合作平台,联盟具有凝聚发展共识、促进各国交流的独特优势,是新闻合作网络和连接彼此的纽带,也是人文合作新平台和温暖你我的大家庭。
方江山表示,未来,我们将共同打造资讯共享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互学互鉴,将联盟打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协同创新、分享机遇、共赢发展的合作机制,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更多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
新华社副社长张宿堂介绍了刚刚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有关情况。张宿堂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两年前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要发挥智库作用。为此,新华社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7家中国智库和保加利亚“一带一路”全国联合会、美国哈佛大学艾什中心等8家外国智库发起倡议,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得到国内外学界的赞同和响应。
张宿堂说,“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4月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近60个国家和地区,130多家智库的专家学者,共260名嘉宾出席了成立大会。“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课题协作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未来,各方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推进合作委员会的各项制度,使这一开放型学术交流合作机制更好地服务国际智库、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各国专家学者,推动“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和思想交流,促进理论创新、成果分享、知识传播和人员往来。
中宣部国际联络局局长张烨表示,媒体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对于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凝聚发展共识具有特别意义。自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以来,中外新闻部门、主流媒体之间建立了一系列常态化的互利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11个国家相关部门签署了旨在促进新闻交流的谅解备忘录,为深化媒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与共建国家媒体机构共同发起多边新闻合作机制,搭建了内容交换、业务交流、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的开放发展大平台,拓展了各国新闻机构的“朋友圈”。
张烨表示,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媒体人员往访日益密切,两年来共有近百批次新闻代表团开展互访和采访交流。中国与共建国家媒体创新合作模式,签署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协议,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实效的项目产品。两年来,中国还为50多个共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近千个新闻技术免费培训名额,推动中外新闻界更好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局长赵建国表示,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中外智库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健全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发布合作成果,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赵建国表示,两年来,中国25家国家高端智库与国外智库联合发布“一带一路”研究重要报告共79份,出版研究专著60多部。目前,有36家中央企业与国外110多家智库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中国企业更好服务当地、造福民众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中外智库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决策咨询,推广成功经验,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