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鉴定和检测中药材质量主要凭经验,现在完全靠仪器,通过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的DNA技术,可以把中药直接鉴别到种属。”在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检验与研究中心,中心质量主管王欢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该中心是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创新联盟的组成部分,也是中药材质量监测的第三方机构。
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介绍,联盟由从事中医药生产、销售、研发的企业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组成。“安国市是我国中药材生产、加工和流通的重要基地。联盟落户安国市,主要目的是围绕中医药技术创新链,集聚市场主体的各类创新资源,突破中医药产业的技术瓶颈。”
安国有“药都”之称,近几年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们正打造国家级现代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之都,由侧重产业型向产学研协同发展转变。”安国市副市长刘婷说,依托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金木集团院士工作站等众多创新平台,安国市引进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启动了中医药职业学院、研究院建设,中医药科技研发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依托国家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科研支撑,安国市建设了中药材脱毒组培育苗基地,同时对接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制定完善“八大祁药”规范化种植标准。当地的冀中平原传统药材产区综合试验推广站,通过组装集成、示范推广,使一批中药材新技术落地生根,形成科研、实验、示范和推广一体式发展模式,带动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
为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安国市制定出台了《中药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2014年以来,该市政府本级财政支付中医药企业创新奖补资金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