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民心相通理念在各国间广泛传播。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进一步夯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中国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开展合作,推动各国民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民意基础。
做好合作机制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为促进民心相通工作开展,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文件。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责任、重点领域和主要工作渠道。提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并将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科技、职业技能培训、政党、民间组织等领域的合作作为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
2016年12月底,《“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发布。该计划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绘就了路线图:一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二是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三是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四是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五是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
2017年5月15日通过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突出了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纽带等合作举措,鼓励不同文明间对话和文化交流。
搭建平台增进了解
在各国人文交流中,众多交流网络和平台为机制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
2019年4月9日,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是中非交流行动的重要举措,中国非洲研究院将成为中非学者和国际专家加强智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月27日,孔子学院总部和爱尔兰戈尔韦大学签署合作设立戈尔韦大学中医与再生医学孔子学院的协议。戈尔韦大学中医与再生医学孔子学院是在爱尔兰设立的第三所孔子学院。该学院在推广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同时,将积极推动中西医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实现特色发展。
孔子学院是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相关国家孔子学院持续培养语言人才、开展文化活动、推动民间交往,多次受到各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政要的盛赞。比如,孔子学院每年组织5000多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官员,大、中、小学校长等来华,亲身体验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
此外,众多推动民心相通的交流平台先后成立并运行,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量民众参与,有力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彼此了解和理念认同。目前,“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已有69个国家310家中外民间组织加入,并开展了160余项活动和项目。
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如今,民心相通理念在各国间广泛传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交流活动,成效明显。
今年初,改编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的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首演,受到广泛关注,随后在意大利多个城市展开巡演。该剧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制作,多名中意艺术家出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了新活力。
类似的场景不仅出现在意大利,在许多其他国家,含有中国元素的文化节目也纷纷上演,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后,我国启动了针对“一带一路”的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具体内容包括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共建科技园区、构建区域技术转移平台等。两年来,通过实施“丝绸之路”奖学金计划、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等,中国组织了500多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招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学员超过1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