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牵住乡村产业振兴“牛鼻子”,把握好“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建园宗旨——
我国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本报记者 刘 慧

自2017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中央财政拿出50多亿元奖补资金,批准创建了62个、认定了20个国家级产业园。各地迅速行动,各省财政安排125亿元专项投入,创建了1000多个省级产业园和一大批市县级产业园。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响应,纷纷到产业园投资兴业,近1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近500家省级龙头企业入驻国家级产业园,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在园区内孵化成长。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初步建立了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渠道、探索了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很多产业园在引领带动本地区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示出广阔前景。

4月19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进会上表示,要切实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握好“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建园宗旨,坚持集聚建园、融合强园、绿色兴园、创新活园,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实践证明,抓住了产业园,就牵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据初步统计,全国62个国家级产业园已形成95个主导产业,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比所在县平均水平高34%。

韩长赋表示,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全局,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产业园建设,以规模种养为基础,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挣,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是产业园,也是示范园,促进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行业门类齐全、品种丰富,但产业链条短、大而不强、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很多还停留在卖“原字号”“初字号”产品阶段。各产业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树立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以点带面带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各产业园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源利用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等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生产模式,带动形成了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产业园有效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园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边接着城市、一边接着农村,是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向农村的重要载体,是返乡下乡人员干事兴业的重要平台。据统计,62个国家级产业园共吸引返乡下乡就业人员14.2万人,撬动金融社会资金近1800亿元。

目前,产业园发展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韩长赋表示,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三级产业园建设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把产业园打造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先导区,推动产业园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服务”转变。强化科技支撑,把产业园打造成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高地。突出优质安全,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新标杆,把产业园建成质量安全的“放心园”。创新联农带农方式,让农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产业园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创新,没有现成的方法路径可循,要在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再上新台阶。业内专家认为,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要创新组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园长制”,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产业园建设。同时,还要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健全完善支持政策,引导撬动资金、土地等要素加速向产业园集聚。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