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力供给侧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李杰青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可以说,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遭遇一定瓶颈,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上是要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尤其是要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不但是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举,也是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务实举措。

应该看到,实体经济“融资难”是特定行业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结构性问题。资本的逐利性必然导致更多资金从回报率低的行业向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实体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融资难”,其中既有金融机构供给方面的问题,也有实体经济自身的因素。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面临着生存发展的需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必然对资产效益和安全性有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近年来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营风险增加,其利润增长率的起落亦影响着金融机构对其的信心和预期。在此背景下,切实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更好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就必须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一)

促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关键是要在供给侧切实发力。

一是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金融业规模日益壮大、功能逐渐完善,但对比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需求,金融机构的覆盖面和供给能力仍显不足。需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以实体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设立一批针对性强的民营银行、社区银行、小微银行,鼓励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等回归本源,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继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搭建各类融资平台,鼓励和吸引各种专业银行、中小银行、地方银行进行精准支持,增强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实体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和其他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支持。另一方面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的挂钩机制。

三是优化金融行业融资结构。引导金融机构以精准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有限的信贷资源从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中逐步退出,使信贷资源流向真正需要的相关产业。要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加大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同时降低贷款成本,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金融业加强普惠金融服务。

(二)

应该看到,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当前受“融资难”“融资贵”困扰的重点群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更多聚焦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上。具体来看,可在信息共享、内部功能优化、产品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发力,构建起长效机制。

整合内部功能模块,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机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结合科技金融发展趋势,加快形成线上标准化融资产品,让更多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网银、手机APP等渠道完成线上贷款申请、审批、提款、还款等业务,提高融资效率和申贷体验;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开放基层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调查权限以及支行审批权限,方便中小企业就近办理融资业务;打破“唯报表是从”的授信模式,解决好中小企业报表难以反映其真实经营管理状况的问题,建立水电费、银行结算量、纳税额等多维度授信理论值测算的体系。

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共享”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信息不透明、双方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了解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对此,需建立以银行为中心节点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将银行、工商、税务、供电、法院、环保、担保等各类信息发布者纳入平台,构建起融资“信息共享”机制,便利企业融资。并通过共享平台,及时发布违约企业信息,达到“一处违约,处处受限”的惩戒效果,提高企业违约成本。

整合创新产品,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供给”机制。首先,在做好传统贷款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办理经营权、所有权等权力凭证质押贷款,以及收费权质押贷款等多种信用业务新品种;其次,加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通过应收账款、订单融资等方式,批量获客,加大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货款周转回笼效率,减轻资金压力;再次,加大中小企业专利产品技术融资产品创新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完善发明专利交易市场,通过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变;最后,要加强担保模式创新,探索建立“抵质押物+保证保险”“抵质押物+政策性担保”的组合担保模式,针对生产经营正常、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信用贷款相关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