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
●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时隔4个月后再次进入“2时代”;PPI同比上涨0.4%,比上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为9个月以来首次涨幅扩大。
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推升了CPI重回“2时代”。总的来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
CPI同比涨幅重回“2时代”
3月份,CPI同比涨幅创下近5个月的高点。其中,城市和农村的CPI均同比上涨2.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分析说,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0.82个百分点。其中,春季是蔬菜上市的淡季,加之受多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快,同比上涨16.2%,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1%,为同比连降25个月后首次转涨,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
非食品同比价格上涨1.8%,影响CPI上涨约1.4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7%、2.4%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94个百分点。
根据测算,在3月份2.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上个月为环比上涨1.0%。0.4%的环比跌幅,也是自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中,城市CPI环比下降0.4%,农村环比下降0.3%。
董雅秀分析说,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0.4%。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3.2%转为下降0.9%,影响CPI下降约0.19个百分点。其中,部分鲜活食品价格节后回落。鸡蛋、水产品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6.0%、3.6%和2.6%,牛肉、羊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下降1.8%、1.7%和1.6%,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1个百分点;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趋缓,各地猪肉价格涨跌互现,全国平均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其中,出行人数减少,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5.9%、11.1%和1.5%,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务工人员返城,劳动力增加,车辆修理与保养、家政服务和理发价格分别下降5.3%、4.1%和3.9%;成品油两次调价,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6%和4.0%;服装换季,价格上涨0.6%。
P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3月份,PPI同比上涨0.4%,同比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为9个月以来首次涨幅扩大。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董雅秀分析说,3月份,在主要行业中,由降转涨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9.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5%。降幅收窄的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8%,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5%,收窄0.5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下降0.6%,收窄0.1个百分点。
根据测算,在3月份0.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3月份,PPI环比由上个月的下跌0.1%转为上涨0.1%,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环比下跌态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持平。
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5.6%,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3%,扩大1.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1%,扩大0.8个百分点。降幅收窄的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0.2%,收窄0.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0.1%,收窄0.3个百分点。
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看,3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由上个月下跌0.1%转为上涨0.2%,其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同比上涨5.2%,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6%,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与上月持平,结束了连续3个月环比下跌态势。其中,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环比均上涨0.5%,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0.2%;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5%,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0.3%。
猪肉对CPI的影响可控
总的来看,3月份,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一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8%,明显低于全年物价涨幅3%左右的调控目标。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分析未来物价走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今年2月末已经跌破2.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更是跌至2738万头,二者都创下近年来的新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减少肯定会影响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影响猪肉价格。预计生猪存栏量快速去化可能导致下半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有可能会超出上一轮猪周期。
“当然,随着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对牛羊肉及鸡肉等禽类食品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对猪肉的替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并不会超预期上升。此外,本轮猪周期仍属受疫情影响形成的供给冲击,并非需求拉动,其对物价的影响不应成为左右宏观政策的考量因素,未来货币政策仍应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核心CPI作为政策决策依据。”唐建伟说。
多家市场分析机构也表示,3月份猪肉CPI环比反季节性上涨,猪周期或已开始触底回升。仔猪价格受补库需求直接驱动,对能繁母猪当前的低存栏量较为敏感,同时生猪价格还受到终端需求综合影响,由于猪肉价格上涨会推升替代肉类的需求,故仔猪的价格弹性可能明显大于生猪和猪肉。但是,由于牛羊肉、鸡肉等对猪肉消费的替代性增强,猪肉价格的弹性可能相对较弱。目前来看,猪肉对整体CPI的影响短期仍然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