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生态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推进岱海湖生态综合治理
再造千顷澄碧
本报记者 陈 力
经过水生态治理,岱海湖在2018年首次实现了水位回升,且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王志晶摄(中经视觉)

“看着缩小的岱海一天天变大,真是高兴啊!我们又回到山水画里啦!”蒙古族老党支部书记索太平保说。

索太平保家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吉吉扣村,紧挨岱海湖。索太平保儿时跟着大人冬捕,成年后当过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打井灌溉,在全县最早实现了农业水利化。现在,已退休的索太平保又带头封了自家的机电井,发展旱作农业。“‘水改旱’,既保护岱海的地下水位,还有每亩300元到500元的补贴。”

岱海湖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是国家规划保护的365个水质较好湖泊之一、179块重要湿地之一,是内蒙古中部乃至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湖水主要由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据记载,岱海湖历史最大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但自1973年开始,岱海湖水位下降、湖面缩小。尤其是2005年至2014年,湖面面积年均缩减2.66平方公里,蓄水量年均减少2942万立方米。究其原因,从气候方面看,2005年以来,岱海湖流域平均气温升高1.6℃,加快了湖面蒸发;流域降水量年均减少11.8毫米,湖面降水及地表径流减少。从人类活动方面看,一是2006年岱海电厂投产,年耗水量1192万立方米;二是流域内农田灌溉面积扩大,灌溉用水量增加到2700万立方米,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加快。

2016年以来,凉城县把环岱海湖的667眼机电井全部关停,并投资2.5亿元把岱海的“一环”6万亩、“二环”15万亩耕地全部“水改旱”。耗水的玉米、甜菜让位于节水的大豆、油菜,3年累计减少化肥使用8600吨、地膜630吨、农药12.9吨,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全面下降。此外,疏浚岱海湖流域重要河道22条,治理流域荒地21平方公里,围封滩涂湿地55公里,建设生态林4.3万亩,建成人工湿地2处。

凉城县副县长贾小平用“两节两补两恢复”概括岱海湖的水生态治理。工业、农业节水,生态、水质恢复的同时,分两期向岱海湖补水。目前一期永兴湖向岱海湖补水工程已完成部分工程建设,2019年底可完成剩余工程,每年可补水200万立方米。二期引黄河水向岱海湖生态补水工程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

生态综合治理效果明显,2018年,岱海湖面积达到55.5平方公里,首次实现面积不降。地下水较2017年平均上涨45.7厘米,首次实现水位回升。监测的28项水质指标显示,岱海湖综合营养状态由中度降为轻度。原来湖边的鸟类有70种,如今已经达到91种。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