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滦平县孙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斌: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李宏雷
上图 王斌(中)参加村两委会议。
右图 王斌(右二)在大棚内指导生产。
(资料照片)

今年春节,年过六旬的河北承德市滦平县火斗山镇孙营村村民赵永吉和老伴坐在自家新翻盖的瓦屋炕头上,一边抿着小酒一边掰着指头计算着过去一年的收入:光伏扶贫分红3000元、扶贫资金入股分红800元,土地流转租金2000元,自己参加村里公益岗劳动收益3600元,老伴参加村绿化队劳动获得薪金6000元……

从一个曾有严重脑梗后遗症、住在危旧房屋中艰苦度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住上了3间宽敞明亮的新房,有着15000多元年收入的脱贫摘帽温饱户,这是赵永吉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多亏了我们村的带头人,是他带领全村300多户过上了好日子。”赵永吉说。

赵永吉口中称赞的这位带头人是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斌。10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一个有着近千名贫困人口的大村于去年实现了家家住新房、户户得温饱的整体脱贫。王斌为此获得河北省“首批千名好支书”、河北省“第三批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等多个荣誉称号。

热血涌动担重任

火斗山镇孙营村是燕山山脉中的一个深山村,由于山场少水、土地瘠薄、交通不便等原因,村民生活非常艰苦。全村408户1437名村民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2户、933人。农村贫困的显著特点是留不住人,特别留不住年轻人。到2008年,村里除了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外,几乎难见一个年轻人,从而加剧了贫困程度,当年全村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就在这一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临近退休的老支书与班子成员议来议去,一位年轻人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他就是从部队退伍后在外经商的本村年轻人王斌。

这个在部队服役5年,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王斌,不仅吃苦耐劳,而且脑子灵活,凭着在部队搞过生产经营、开过大车小车的经历,转业后通过自己创业,不仅有着每年收入20多万元的产业,而且在县城买了新房,成了家。这个已经成功蹦出孙营村穷窝窝的小伙子还会回到村里来当驾辕马吗?

老支书程宏带着希望到县城找到王斌说:“小斌呀,我当了这么多年村支书,工作没少做,但孙营村至今还很贫困。很大原因是咱村干部都没啥文化,见识也少,缺少远见。你是高中生,又在部队当过兵,在市场中练过手,有你这样的年轻后生来掌舵,村里老百姓才有希望过上好日子,我代表村里两委班子和全村群众邀请你回村来,把村主任的担子接过去,带领乡亲们谋上一个好光景。”

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激起了王斌早年就隐藏在心中的夙愿:“要用自己的努力将穷山村变成桃花源,将全村群众带上致富路。”经过几天思考,王斌决定回村参加村委会主任换届选举。没想到村里群众对这个35岁的后生寄托厚望,王斌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走马上任摸家底。孙营村实在太穷了,村委会除了两张旧桌椅外,村集体还欠外债12万元。全村400多户人家多半住的是危房。

面对群众的信任和期盼,王斌横下心:如果三年内不让孙营村变个样,我就辞掉村主任一职!

新面貌才能带来新气象。王斌决心从改变村庄面貌入手。村路两边的垃圾、柴草堆得半房高;家家户户厕所都在街上,一到夏天,苍蝇满街飞,臭味熏天;私搭乱建、随便占地更是把一条条村路变成了羊肠小道。

从哪儿下手改呢?王斌了解到,村外有很大一片地被自己的侄子和另一位村民私自占用,种上菜和几棵杏树。王斌决定先拿自家人“开刀”,收回侄子的地。

“老叔,那儿原来是一个大坑,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填平的,你要收回去,没门儿。”侄子和侄媳妇没给他好脸色。王斌一次次上门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道理、讲法规。在制度与亲情双重压力下,侄子最终交出了那片地。看到王斌对家里人都讲原则,村民们纷纷把多占的土地和街边地面主动归还给了村集体。

随后,这些被村民归还的地方修建成了文化广场,街巷路面也硬化了,并安装了路灯,种上了树木和花草。新广场成为村民们每天最爱来的地方,农闲夜晚,村民们在锣鼓声中扭秧歌儿,不仅锻炼身体,而且还扭出了精气神。

吃水难、行路难,一直是孙营村的两大难题。村里只有一眼水井,村民们喝水全靠每天中午开水泵的两个小时。60多岁的村民王克家在村里海拔较高的地方,一到春夏放水浇地,水从山下流到他家已没有多少了,吃水成了他家最头疼的事儿。

为了让村民们有足够的水饮用,王斌一次次到滦平县抗旱服务中心站去“蹲点儿”。很快,工作人员深入到村里了解了实际困难,投入100多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彻底改变了孙营村的饮水难问题。

经过几年努力,如今孙营村实现了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路院美化、村庄绿化,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新民居,宽敞、整洁的街道,村边各色女贞、百日红等乔灌花木催红吐绿……

众望所归,2012年村党支部改选,王斌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有了一定驾辕掌舵经验的王斌信心更足了,他要和村班子一起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家家都过上好日子。

做好表率促增收

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王斌就苦苦思索孙营村的致富门路,要想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现状,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一家一户的农民摆脱传统粮食种植,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让农民在农业合作化组织的带动下,实现跨越式增收。

有了想法立即启动。王斌决定分别从挖掘内部潜力和开拓外部市场两部分走,对内发动村民入股成立农业合作化组织,让农民抱团闯市场;对外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到村里建设农业产业基地,以土地租金和打工薪金方式助农民增收。

2016年初,王斌率先建立了“强斌农牧专业合作社”,村班子在村里宣传好几天,但响应的人却寥寥无几。王斌仔细一打听,村民对这一新生事物没信心,怕手中那点血汗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王斌找来村班子成员发动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在这个时候,我们干部要向群众传达必胜的信念,这个信念的传递方式就是多投资本金。”于是4名村干部每人首期投入5万元。在村班子的带动下,村民们陆陆续续向合作社投入股本金。不到1年,3个大暖棚就产出了有机蔬菜。紧接着再搞果树栽种,鸡、羊养殖。

如今,群众参与合作社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入社村民已经达到230户,合作社总收益达到100余万元,每年安排近50名劳动力就业,每户群众投入土地流转和股金每年分红3000元。

贫困山村内生动力启动了,吸引外援项目也在同时开展,王斌和村干部自掏腰包去北京、承德、唐山等地找项目。其间,王斌找到在承德市做生意的本村人邢士海,劝说他回村发展新产业,两人通过深入调研,决定用村里的沟谷地发展崖桑种植和深加工产业。

“以前我对流转土地有抵触,拖了好久没同意,多亏王斌书记三番五次上门,解开了我的思想疙瘩,使村里的崖桑基地建起来了,要不然我就真成全村的罪人了。现在,我不仅能收到出租土地的租金,还在园区打工挣钱,一年的收入是过去三四年的总和。”正在崖桑种植区干活的村民张朋感慨地说。

通过王斌和班子成员不懈的努力,崖桑基地、鹤鹿春养生谷、华卓草莓种植基地、云岭谷休闲度假庄园等项目在村里落了户,村里农民土地全部实现流转,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200余万元。同时,还把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引入到新型农业产业链,另外吸收安置外村劳动力50多人,村民年人均打工收入达4500元以上。

心系群众见真情

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水漫沟渠,道路泥泞,在这样的夜晚里,王斌无法安心入睡,他惦记着全村百姓的房屋是否都安全。

2016年7月中旬一天凌晨2点钟,正在县城家中睡觉的王斌突然被接连不断的巨大雷声惊醒。不好,有暴雨!村里还有不少群众住着危房,会不会在暴雨中倒塌,他急忙起来开上车就往村里赶。同时,他给村干部打电话,让大家分头到有危房的群众家中去查看。王斌进村后一头扎进了五保户赵立广家中。

60多岁的赵立广是个单身汉,身体多病且虚弱,可脾气却很犟,尽管家里房屋很破旧,但就是不听村干部的劝说修建房屋,这让村干部非常头疼。暴雨一来,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当王斌和村干部到来时,正好碰到最大一阵暴雨,房顶旧檐上的泥瓦经不住雨水冲刷,啪啪啪啪地往下落,赵立广则顶着一张雨布蜷缩在床头边。

“赵大哥,快出去,这房子太危险了!”王斌与村干部王强架起赵立广就往屋外走,刚出门,赵立广蜷缩的地方就塌下一个大窟窿。王斌则趁着将赵立广转移的契机,再做他的思想工作。想着村干部一次次在雨夜中去他家探险情,赵立广深感如果再给村干部添麻烦就是罪过,于是痛快答应了王斌帮助他改造危房的要求。王斌很快向政府申请到了1.8万元危房改造资金,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让赵立广住上了新瓦屋。

在王斌和村委班子的关心帮助下,全村群众实现了居住环境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

“王斌书记心里时时刻刻装的都是村里群众,他回村工作10年中,哪个贫困户家里遇到了沟沟坎坎,第一个上门排忧解难的肯定是王书记。”村民邢刚虽然年老体弱,但又够不上低保标准,王斌同村干部商量,给他安排了打扫村里卫生的公益岗,让他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实现劳动脱贫。

村民徐福斌的儿子得了白血病,可家中一点积蓄也没有,王斌在村里号召村民搞互助,一下给他家捐了10多万元……

王斌对待村民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但对待自己的身体却是很刻薄。2016年3月份的一天,王斌在与投资商商谈项目时突然晕倒,村民们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才知他因劳累患上脑夹层动脉瘤,需要赶快做手术。

王斌来到北京天坛医院做了2个脑动脉支架手术仅过了3天,就急急火火地赶回村里。用他的话说:“自己生病住院影响的仅仅是一个人,但耽误投资项目在村里落地影响的则是几百人,所以我不能因小失大。”

亲友们埋怨他:“这10年你如果把心思放到个人生意上,随随便便也能为自家挣出200万元,而且还会活得很轻松。可你现在这一天到晚为村里忙,1个月所得不过2000元,还为集体倒贴出差费、招待费,又忙得落下一身病,这是何苦呢?”

然而,王斌的回答是,一个人的一生总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我从小就梦想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今天我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所以我不仅不后悔,而且很有一点自豪感。

凭着王斌这种执着精神的引领,孙营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实现了家家出门有硬化路,垃圾集中清扫和收集;产业发展实现了全部土地流转,让上百名在外打工村民返乡就业,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村里的公益设施实现了卫生室、图书室、幼儿园、文化广场的改扩建,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和城市人一样的文化生活。

如今,孙营村也由一个全县有名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省“精神文明村”“卫生先进村”“扶贫攻坚先进村”……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