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预算公开促预算透明
杨孟著

“透明预算”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强化政府受托责任、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提高政府治理绩效的重大基础性制度安排

近日,102个中央部门2019年度部门预算集中公开向社会“晒账本”,内容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等8张报表。同时,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个数也由去年的36个扩大至今年的50个。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预算法》,明确将“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提升至立法宗旨的高度列为第一条。“透明预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透明预算”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强化政府受托责任、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提高政府治理绩效的重大基础性制度安排。现实中,“透明预算”之路在一些地方并未因此而顺畅起来。清华大学相关课题组发布的《2018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显示,按照全口径政府财政透明度指标体系对295个市级政府综合评价后发现,得分在60分(按百分制,满分100分)以上的城市有87个,比2017年增加了40个。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打造“透明预算”的目的,在于把政府收支活动关进“制度的笼子”,置于透明的“玻璃箱”内,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晒太阳”,以便接受社会监督,督促其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中央政策落实“不跑偏、不走样”。如果“犹抱琵琶半遮面”,政府的收支活动不够透明,一些地方就难免会发生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的现象,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就会打折扣。近年来,无论是从分类的科学性、质量的可靠性,还是内容的全面性来看,各地方政府在“透明预算”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与真正意义上的“透明预算”还有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推进“透明预算”,应着手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首先,积极推进预算公开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建设,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与评价机制;其次,在预算编制、审议、执行、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为公众、媒体、社会组织等参与进来积极创造条件,让社会监督机制在参与政府预算管理和监督政府权力运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三,建立完善预算主体权力多元制衡机制,强化人大机关和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预算的动态跟踪监管;第四,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公开配套政策措施和技术条件。

(作者系民建湖南省财政与金融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