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统筹布局,通过“量身定制”,有针对性地引进多家规模适度、设备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纺织企业,吸纳大量农村妇女务工增收,使她们成了脱贫致富的“顶梁柱”
春季,宁夏平原一派繁忙景象。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新村的妇女们也不例外,她们中的很多人每天忙着到村头的服装厂上班。2012年以前,她们都是山区里的普通农妇,而今,却已经成为挣工资的产业工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利通区为村里“量身定制”的扶贫工厂。
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同利村是个生态移民村,安置了来自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马高庄、张家塬等4个乡镇的1098户5236人,全村的贫困人口占利通区贫困人口的近一半。为了确保移民‘搬得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通区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了多家纺织类企业。与临时性质的扶贫车间不同,这几家企业都是长久性质的工厂,是利通区统筹加快现代纺织业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的产业布局。这几家工厂规模适度、设备先进、市场竞争力强,还生态环保,既能助力脱贫攻坚,又能带动乡村振兴,可谓一举两得。”利通区扶贫办副主任金晓萍说。
走进宁夏百益同利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办公大楼、产品展厅、宿舍、库房等已全部建成。“新工厂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既是我们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希望。”公司董事长马开成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吴忠市区的老厂房占地两亩,近年来已经难以满足企业扩大生产的发展需求。这次在同利村建的新厂占地20亩,发展空间较此前扩大了10倍,不但实现了设备升级换代,业务也由制鞋扩大到服装服饰、礼品纱袋的生产销售。“我们的产品有特色、有销路,我们设计生产的电焊工鞋正在申请专利。”马开成说。
公司虽小,但发展得好,这就保证了员工能够稳定就业。35岁的制衣工马步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在老家种地养羊,丈夫到处给人打零工,全家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到百益同利民族服装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就挣2000多元。“衣食住行都比以前好很多,希望厂子效益稳定,这样我家一两年就可以脱贫了。”马步兰说。
“目前,我们厂已经吸纳同利村140多名妇女就业,她们主要从事缝纫、刀工、选料等工作。大部分女工在经过简单培训以后已经基本胜任工作。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工人生产技能的逐步提高,用工人数和职工收入都会继续增加。”马开成说。
除了吸纳农村妇女到工厂务工,百益同利公司还把鞋垫、礼品纱袋等包给同利村90多位因照顾家人无法外出打工的妇女在家制作,让她们足不出户也有收入。
产业兴旺后劲足
来到与扶贫工厂相距不远的同利村居民区,只见屋舍整齐,道路宽阔。因为产业兴旺,这个建于2012年的移民新村人气很旺,汽车、农用车、摩托车不时进出。走进村民杨薇家,她正在缝制鞋垫。31岁的杨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需照顾车祸致残的丈夫无法外出打工,公司便把做鞋垫的活儿包给她。为了鼓励贫困家庭妇女创收,利通区工信局为每户提供电动缝纫机,扶贫办还给予补贴。“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做鞋垫,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对于缺少经济收入的我家来讲,这真是雪中送炭!”杨薇说。
宁夏恒丰集团是全国纺织业百强企业,也在同利村建了扶贫工厂——恒丰同利巾被厂。“与在市区的总厂相比,扶贫工厂的设备和产品并没有因为是扶贫项目而降低规格和档次。”公司总经理米恩强说,巾被厂项目总投资1.4亿元,厂区总占地面积8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1号车间56台织布机已满负荷运行,吸纳120名同利村村民就业。二期项目的2号、3号车间已经完成清花1套、梳棉10台等系列设备的安装,规模达到5000锭并达产,预计年底3.3万锭将全部投产达效。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可带动同利村及周边村庄500名劳动力就业。
扶贫工厂不仅吸纳了同利村低学历妇女就业,也吸引了村里的高学历妇女就业。26岁的周兰2015年嫁到同利村,因孩子年幼无法外出打工,选择在恒丰同利巾被厂上班。大学学设计专业的她很快脱颖而出,在干过多个工种后被提拔为工厂管理人员,月工资达到3300多元。“学有所用令我欣慰,衷心祝福我们的企业越办越好。”周兰说。
脱贫还要致富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近年来,同利村的妇女们在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目前,两家扶贫工厂共吸纳同利村300多名妇女就业,今年底还会再吸纳300多名妇女就业,这样,同利村在两家工厂的就业妇女人数就将达到600人以上。“这些女工绝大多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收入从1万多元到3万多元不等,稳定工作一两年即可保证1个4口之家脱贫。按照1家贫困户保证就业1人的原则,同利村600多户可顺利脱贫,占全村1098户的60%以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是胜利在望。”同利村第一书记马国明说。
不仅如此,扶贫产业的兴旺也为同利村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对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同利村已具雏形。一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留住人和人才。二是经过区里和企业的培训,村民的劳动技能和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三是生态优先理念最大程度地保存了田园风光。”扁担沟镇人大主席丁学林告诉记者,下一步,扁担沟镇将以同利村为核心发展生态旅游,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全镇完成由“脱贫”向“致富”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