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飞机实时“悬空诊脉”
——记南方航空有限公司机务工程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宇辉
本报记者 崔国强

性格随和、踏实稳重,这是南方航空有限公司机务工程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宇辉给记者的印象。回忆多年来的工作,刘宇辉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80年,刘宇辉跟父母住在广州白云机场的宿舍里,那时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飞机。后来听到声音,刘宇辉就能准确说出飞机的型号。1996年7月,刘宇辉本科毕业后,进入南方航空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机务电子工程师。为了解决飞机数据频繁丢包的问题,刘宇辉和同事们曾经在半年时间里,往返飞机执管基地深圳10多次。

有没有觉得很苦?刘宇辉的回答很淡定:“真心喜欢就不觉得苦,能攻克难题特别开心。”

绿色、蓝色、黄色……在南航机务维修控制中心大厅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不同颜色的圆点。据介绍,绿色代表飞机在地面健康状况良好,蓝色代表飞机在空中健康状况良好,黄色代表飞机出现了警告信息。

刘宇辉自信地说:“凡是在屏幕内显示的飞机,我们都能通过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为它‘诊脉’。”

对飞机进行实时“悬空诊脉”,对于中国民航业来讲,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

21世纪初,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南方航空公司大量引进新飞机、开拓新航线。如何远程监控那些飞行中的航班,保障飞行安全,降低晚点率,成为一道难题。当时只有国外一家飞机制造商有概念类似的故障监控系统,但服务费用极高。按单架飞机飞行小时计算,如果购买国外的系统,每天在系统上的花费就将近6万元。

那时,“做一套中国人自主研发的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成为刘宇辉的信念。

没有中文资料,刘宇辉就与他的团队啃下了许多“大部头”的英文原始材料,自掏腰包购买工具书,从飞机飞行维护手册等资料涉及的历史数据中分析、寻求规律。“当我们找到完整的规范,能够与机器呈现的东西一致,又与数据对得上,就听懂飞机的‘心里话’了。”刘宇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4月19日,基于波音777机型、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获得发明专利证书,飞机“悬空诊脉”难题被攻克了。如今,该系统已经兼容全部南航飞机,每年能节省数十万美元的技术服务费。

“攻克‘悬空诊脉’难题能给咱们国家省这么多钱,这些年的奋斗真值啊!”刘宇辉兴奋地说。

2010年,中国商飞公司派遣10余名工程师到南航向刘宇辉团队“取经”。刘宇辉每天进行手把手教学,随时随地解难释疑,倾囊相授。“我有责任为国产大飞机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能参与其中,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觉得重任在肩。”刘宇辉说。

在刘宇辉看来,实现航空报国的梦想需久久为功。当前,他正带领团队致力于机载信息技术与飞行大数据应用研究。“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到这个领域,我感到欣慰和骄傲。我们要不断突破,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的民航自主研发、创新之路!”刘宇辉充满信心地说。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