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迈向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西藏民主改革60年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代 玲

这是创造人间奇迹的60年,西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贫穷走向富裕,人民真正掌握了自身命运,雪域高原升起了不落的太阳。在中央关怀、全国人民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以空前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奋勇建设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这是奠定未来发展的60年,现代化之火在雪域燎原,在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的号角声中,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边疆巩固、党建加强、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将继续以变革的力量、决心和意志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创造更大的辉煌。

“民主改革是西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西藏的发展繁荣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在世界屋脊上筑起了一个野蛮与文明、黑暗与光明、落后与进步的分水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回望历史,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

憧憬未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处在地球最高的高原上的现代化新西藏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超级工程强基础

沿着蜿蜒的雅鲁藏布江,通车一年多的泽当到贡嘎机场高等级公路和正在全面铺轨的川藏铁路拉萨到林芝段时而并行,时而交会。他们像两条长长的缎带随着江水的奔腾舞向远方,舞出超级工程的中国智慧,舞动西藏经济的快速腾飞。

1959年,西藏泥泞坑洼的简易公路总里程仅为0.73万公里,严格来说并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要在雪域高原筑路,除了要具备在一个个工程中积累下来的过硬技术,更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

20世纪上半叶,西藏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百年前,仅占高原人口总数5%的农奴主主导着西藏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物质财富,残酷压迫和剥削着占人口总数95%以上的农奴。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1959年3月28日,西藏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从此,雪域高原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打开了跨越式发展的大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起点上的西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雅鲁藏布,江水滔滔,列车奔驰。

自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以来,西藏又迎来了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通车。建设中,建设者们攻克了地热温度最高、内燃机车牵引隧道最长、高海拔风沙治理等3项世界性难题。29座总长70余公里的隧道,连绵不绝的桥梁在雅鲁藏布江峡谷的群山中穿梭,这何尝不是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中国奇迹。

民主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不断加大西藏常规项目投资力度的同时,直接投资1万余亿元,相继实施800多项重点建设项目,西藏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方位改善了西藏基础设施。

青藏铁路、川藏铁路、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这些哪一个不是超级工程。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民主改革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新西藏,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绿色发展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西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

藏东大地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奔腾,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金沙江上游,叶巴滩电站的大坝前江水滚滚生烟,波涛汹涌。以叶巴滩水电站为代表的一座座水电站将西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变成了经济优势,西藏水电通过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实现了外送。截至2018年底,藏电消纳市场已增至10个,累计藏电外送达30.8亿千瓦时。

发展清洁能源既能补齐西藏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短板,又能发挥优势培育西藏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在2019年初的西藏经济工作会议上,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就西藏清洁能源发展指出,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西藏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辐射南亚的能源基地,不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建立规模外送消纳长效机制。

今年,西藏将进一步落实与14省市签订的清洁能源消纳合作协议,既为国家推进绿色发展、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作贡献,又给自身发展带来切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西藏将加大电源项目建设,打造国家清洁能源输出高地和示范区,还将启动全区水电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到2020年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

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靠发展来破解。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西藏筑牢生态保护的底线,立足特色优势,将清洁能源、旅游文化等列为重点发展的7大产业,同时还将力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带动全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3月的林芝,桃花吐蕊,似烟霞万里。桃林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拍照、拍视频发朋友圈,分享西藏美景。

西藏将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富民先导产业重点推进,通过举办各种节庆、开展“冬游西藏”促销活动、举办藏博会等,积聚人气、提升品牌。西藏旅游产业迎来了大发展。

2018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亿元。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77.6亿元,比1959年的1.7亿元增长190.3倍、年均增长9.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业繁荣惠民生

在西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0岁的旺堆,家住山南市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在他的家门口,有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让旺堆老人到拉萨的出行更便捷。

旺堆说,如果没有民主改革,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大家通往幸福的道路修通了,舒适漂亮的安居房建好了,孩子们现在有学上、生病能就医。

1959年,一条骡马道建立起了麻麻乡与外界基本的联系。

1974年,一条乡村公路打开了麻麻乡认知大山以外的时代。

2014年,一条柏油马路点燃了麻麻乡奔向全面小康的希望。

……

“家门口的路越修越宽,小康生活也越来越近。”旺堆说。

朗朗的读书声从遥远的天边阿里传来,从三江流域深山峡谷中的昌都传来,从万里羌塘莽莽草原的藏北那曲传来……走在雪域大地的广大农牧区,修得最好最漂亮的是学校,笑容最灿烂的是学生。

优先发展教育,西藏不断完善15年公费教育政策,普及学前双语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

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社区,两层楼的村卫生所内,输液室、治疗室、诊断室等一应俱全,各种基本的医疗器械整齐地摆放着,这里已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基本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的中医西医藏医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47个,床位16787张,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19035人,分别比民主改革前增长24倍、35倍、23倍。

2018年,西藏25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条件,2100个贫困村(居)达到退出标准,减少贫困人口18.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6%以下。

2018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比1965年分别增长73倍和105倍。

这是民主改革以来,西藏交出的一张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

调查显示,西藏群众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超过97%,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达到97.3%。

“今天的我们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不仅吃饱穿暖,还吃得健康、穿得漂亮。孩子们一出生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各种玩具、零食,还能受到很好的教育,未来有无限可能,他们真是生在了好时代。”曾经的农奴、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社区索朗多吉满眼含笑地说。一旁,他的曾外孙朗卡正在幸福地嚼着糖果。

“朗卡”的意思是天空,2岁的小朗卡出生在3月28日,这一天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索朗多吉说:“这一天对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生活在幸福中的小朗卡,在明天拥有更美好的天空。”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