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3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路人黄伟——
不惧生死奔危峦
本报记者 王轶辰

夜沉雨骤,百米危峦上,有他不惧生死的逆行壮举;山崩石落,千仞峭壁上,有他和工友们奋勇攀登的矫健身姿。

2018年7月12日,陕南略阳县城被洪水倒灌后,公路中断、通信中断、供电中断,宝成铁路白雀寺隧道上方的猫儿山出现滑移式连续崩塌。为守护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他和上千名抢险人员展开了持续16天的艰苦鏖战。

他,就是黄伟,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工务段乐素河桥隧车间主任,一名从父亲手上接过养护宝成铁路接力棒的“铁二代”,一位在“7·12”宝成铁路抢险中历经生死考验的抗洪英雄。

2018年7月12日,山城略阳被淹后,乐素河桥隧车间干部职工在雨中巡查时,发现宝成铁路王家沱至乐素河区间227公里处右侧护坡出现裂缝、鼓包,他们立即果断拦下正在区间运行的一列货车。

接到水害险情信息,黄伟当即赶到现场,确认护坡暂时稳定,限速放行了货车。随后,在扩大范围检查时,他发现隧道北口仰坡也出现裂缝。“当时,天已经黑了,雨一直在下,不时还有落石滚到线路上。根据经验,我判定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塌方。想到这,我立即带人上山检查。”黄伟回忆。

黄伟和工友们登上山,发现一处15米长的裂缝,导致铁路护墙开裂。

险情超乎想象。面对随时可能出现塌方的山体,还要不要继续上山?如果上,万一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如果不上,又怎么把险情搞清楚?黄伟犹豫片刻,对工友们说:“你们不要上了,我一个人去看看。”

天黑路险,黄伟摸索着往山上爬了20米,发现护墙开裂得更严重。检查完护墙,黄伟继续往山上攀爬了三四十米,没有发现新的险情。下山时,他又面临新的选择:往北走还是往南走,北边安全,但往北走就检查不到南面隧道仰坡的情况;如果走南面,就要通过随时可能垮塌的山体,人身安全难有保障。

想到身上背负的责任,黄伟果断选择危险的南面山体,向白雀寺隧道上方的危岩攀爬。

果然不出所料,爬了不到30米,黄伟发现一个深坑,下陷区20米长、六七米宽、50厘米深。他赶紧拍下照片,避开塌陷区下山。可是,漆黑的雨夜里,在密布的丛林深处,他迷路了,还扭伤了左脚,被困在一棵树上。

7月13日凌晨4时许,黄伟被抢险人员救下山,他立即将山上情况向抢险指挥部做了详细汇报。没过多久,轰隆一声巨响,半座山坍塌。黄伟说:“那一瞬间我惊出一身汗,因为塌方的地方,正是我检查经过的地方。”

一夜之间,猫儿山崩塌7.5万立方米,白雀寺隧道北口被全部掩埋,泥石覆盖线路100余米,接触网受损400米。

7月12日晚,中国铁路总公司技术专家和西安局集团公司干部职工就地驻扎,成立现场抢险指挥部。13日清晨,指挥部决定成立排险队,由黄伟所在的乐素河桥隧车间在坍塌体上部刷方作业,将松动山体上的浮石敲掉,为机械进场做准备。

坍塌体上的刷方作业与平日扫山不同,难度超出想象。没有上山的路,抢险人员要背着土镐和撬棍,抓着安全绳、系着安全带登到150米高、坡度近乎90度的山顶,身体悬空像蜘蛛人一样,从上向下清理危石和悬空的树桩。

在场的每一个人深知任务艰险。这时,车间领头人黄伟说:“是党员的站出来、跟我上,关键时刻我们不上谁上!”

黄伟几乎一夜未眠。他戴上安全帽,一瘸一拐登上坍塌山体。其他职工见状纷纷跟着他,一步一步攀爬到最危险的地方。

“我悬挂在塌体坡面时,不敢抬头,也不敢回头。很多次,我们正在作业,山体又塌方了,头顶不断有碎石滚下来,脚下是翻滚的嘉陵江,望一眼,胆战心惊。”黄伟坦言自己也曾害怕,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没有时间去细想,而是一门心思地清除危石。

在黄伟的带领下,乐素河桥隧车间人人奋勇争先,奔着早日抢通宝成铁路的目标,完成了多项抢险攻坚任务。在西安局集团公司宝成铁路抗洪抢险表彰大会上,该车间荣获最佳党员突击队称号,8人获得先进个人称号,2人被记大功。

7月28日17时,历经16天的艰苦鏖战,宝成铁路顺利抢通,全线恢复通车。看到货车安全通过白雀寺隧道,黄伟的泪水夺眶而出。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