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濒临破产到重塑发展优势——
华盛江泉“重生”记

山东临沂最大的民营企业临沂华盛江泉集团日前公布了2018年“成绩单”——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上缴综合税金10.1亿元,主要指标位列全市第三、临沂市罗庄区第一。

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就在2015年,华盛江泉集团还处于破产边缘,连续停产整治8个月,产值从上年的480多亿元锐减至50亿元,数万名员工被迫停薪放假……短短几年间,华盛江泉集团是如何“涅槃重生”的?

危 机

华盛江泉集团有着30年的历史。2014年集团最辉煌时曾实现销售收入486亿元,拥有员工3万多名,连续14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并创造出“累计上缴税金200亿元、累计支付银行利息200亿元、累计发放员工薪酬福利200亿元”的好成绩。

然而,到了2015年,情况急转直下。当年2月份,因环保排放不达标,华盛江泉集团旗下企业江鑫钢铁被原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点名批评,华盛江泉集团产业链上的钢铁、炼焦等10多家企业被责令停产。

比停产更可怕的是资金链随之断裂,债务集中爆发。临沂华盛江泉集团董事长王廷江说,截至2017年9月30日,集团总负债167.09亿元,净资产为负39.16亿元。

纾 困

危机面前,华盛江泉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自救。不过,更大的转机来自于“政银企”联合纾困。当时,集团所在地罗庄区委、区政府积极对接上级银监会和金融监管部门,先后组织“政银企”三方开展多轮磋商,并于2017年底开出了“业务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风险化解”的“药方”。

——业务重组,华盛江泉集团旗下有盈利且前景看好的资产被划分为房地产、农牧和钢铁3个板块,组建新公司;其余资产仍放在集团总公司。

——债务重组,由贷款最多的中国农业银行作为牵头行成立由19家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负责华盛江泉集团账户资金监管及企业治理结构监督工作。同时,将98亿元贷款中的60%放在新公司,40%放在老公司,并下调利率。

——股权重组,新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罗庄区国有公司持股30%,华盛江泉集团法人代表持股51%,企业高管持股19%,所有股金均须“真金白银”地投入。

“这个‘药方’的样本意义在于四点。其一是将业务、债务和股权三者切割,分别实施重组,‘各个击破’,提高重组效率;其二是各方以‘真金白银’入股,为企业增信;其三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彻底摒弃此前家族式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四是通过业务重组帮助企业成功‘瘦身’,大幅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罗庄区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李继葆说。

重 生

“这次的教训太深刻了。2010年钢价上涨,很多人都动心了。华盛江泉集团也于2012年上马了钢铁项目,可好日子只过到了2013年。2014年,钢铁就跌出了‘白菜价’。”临沂市沈泉庄社区委员会书记、华盛江泉集团总经理高洪路这样总结这几年的起伏——先在改革发展大潮中享受到各种红利,野蛮发展;之后又在经济转型时,吃下粗放式经营的“苦果”。

通过“企业瘦身、银行让利、政府增信”,华盛江泉集团终于迎来“重生”。高洪路说:“以2018年11月30日为节点,历时4年的破产风波结束了。如今,集团已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经营体制,具备正常还本付息能力。”

对于地方来说,华盛江泉集团的启示意义还远不止于一家企业“重生”那么简单。罗庄区委书记高永胜说:“政银企和金融监管部门联动,使一家濒临破产的民营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不仅还清了环保欠账,化解了金融风险,还降低了企业杠杆,稳住了职工就业,实现了多方共赢。这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为民企纾困的成功探索,将为今后类似出险企业化解危机提供借鉴。”文/明广智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