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并不能像我们一样,真正见到火箭是什么样子,也不能到发射现场去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他们也一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航天事业努力奋斗。这也许就是我们作为一个‘航天人’,努力为实现大火箭梦、航天梦、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精神吧。”
2016年,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实现首飞,不仅令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更向前迈进一步,更对中国从世界航天大国迈向世界航天强国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一复杂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将新一代运载火箭从图纸变为现实,离不开一群年轻人的不懈努力。这群年轻人就是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测试车间的员工们。首飞成功那年,这群年轻人平均年龄还不到27岁,“85后”车间副主任赵鸿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看到满目荒凉心都凉了
2010年5月份,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赵鸿飞来到这家还处在初创期的企业,成为一名“航天女员工”,也是天津火箭公司第一批员工。来公司报到那天,看到还处于初建阶段的公司满目荒凉,她的心都凉了。“那时候公司就建有几座厂房,大部分地方还都是芦苇滩,生活配套区也没有。”厂房遍地是坑、漫天灰土,连厕所都没有,更别提食堂和办公室了。“我以为女孩子都是坐办公室工作,第一天报到的时候,还特地穿了件正装小礼服。一位领导看到后对我说,以后这种白衣服还是别穿了。”赵鸿飞笑着说。
然而,艰苦的创业环境没有让赵鸿飞灰心丧气,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她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娇滴滴的女孩,而是和男同事一起爬机床、下地沟,蹲在外面吃饭,找个隐蔽的地方方便。面对各种困难,豁达的赵鸿飞只是笑笑说:“每个单位的建设都有自己的初创阶段,不会永远这么荒凉。能和企业一起发展,这个机遇是很难得的。”
生活环境艰苦还只是她入职后遇到的一个小小难题,工作上的危险和困难给她带来的是更大挑战。赵鸿飞在工作中的努力和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2011年,她被调到火箭生产最重要的部门——总装测试车间,成为一名工艺员。
总装测试车间是火箭生产的最后一个部门,“我们在操作中哪怕有一个小失误,上游的几十家、上百家单位都有可能因为这个小失误,几年的努力全都白费”。赵鸿飞说,“所以没有容错率可讲。一位老师傅曾说,火箭发射成功,把卫星送到预定轨道,这就是100分,但若没到预定轨道,所有工作全归零”。
正是这种高标准严要求,让赵鸿飞和她的同事们兢兢业业,几乎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她回忆,在做第一次助推分离试验时,相当紧张。“设计方和工人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是工艺员,设计方的图纸最后能否实现装配,需要工艺员告诉工人应准备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安装到什么位置。”赵鸿飞说,“当时只有我一个工艺员,没有经验,很多细节都需要向老师傅学习,经常边干边问”。
必须要第一个到现场
为了弥补经验不足,赵鸿飞常常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做准备工作。每天凌晨4点,她要第一个到试验现场,准备一天的现场作业指导文件。“30米高的塔架上,工作面有三四层,我们工艺员需要上上下下跑。如果工人看不懂文件,我必须到场,否则就可能因为我耽误整个工作进程。所以,我必须早来,确定每一层都拿到合适的文件,尽量避免因为我造成工作延迟。”等待每一层工作都完成后,赵鸿飞还要检查有没有漏掉的程序,她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下塔,回到宿舍时基本都在零点以后了。
有时,赵鸿飞还要面对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她作出快速而正确的处置。一次试验中,她和同事遇到火箭燃料箱体爆裂的严重事件。当时,正值严冬,雪后现场行走都十分困难。储存低温液氮的燃料箱在没有达到极限值时发生爆裂,从裂缝中不断往外冒着液氮。身为工艺员的赵鸿飞第一时间和同事赶到现场。为了收集第一手数据,她和同事冒着被冻伤的危险,连夜拆除两个爆裂壳体,为找回全部爆裂碎片,她们像大海捞针一样在雪地上寻找,终于在2天后找到了缺失的碎片,此时她们已连续工作了48个小时。
回忆曾经面对的危险,赵鸿飞考虑最多的是同事的安危,“对于我们工艺员来讲,最大的压力来源于自己作出的每一个决策,它直接关系着生产工人的生命安全。如果有问题的话,直接面对危险的是他们”。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让赵鸿飞考虑问题时变得更加周到细致,“这也许是女性的先天优势吧。很多员工都说我喜欢‘碎碎念’,整天说你要考虑这些、你要注意那些。在现场操作时,女生这种细心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为成为航天人感到幸运
2013年,工作优异的赵鸿飞被提升为总装测试车间主任助理。“这种角色转换对我来说,可能比刚入职时挑战更大。”走上管理岗位后,赵鸿飞开始从只关注一个细节,变成关注整体管理,开始主抓一个型号、一枚火箭。“从零部件配套,到生产的协调策划,一直到送火箭进入发射场完成发射任务,带领全体队员安全回来。”可以说大到一枚火箭的质量安全、能否发射,小到工人身体状态好不好、心理状态行不行,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她都要一一操心。
从事航天事业9年,赵鸿飞最大的感受就是,有太多的事情还是考虑得不够细致、不够周到。“去年公司创建十年,但十年对于航天事业来讲还是太年轻。”为了弥补经验不足,赵鸿飞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员工、老师傅和技术人员学习。为了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她遇到问题时也会特别直白,“在管理岗位上我算是一个蛮‘凶’的领导,做工艺员时也是一个蛮‘凶’的工艺员。工作中如果遇到有不同的意见,你可以跟我商量,但你不能拒绝执行。与其他部门协调工作细节,或向领导反馈一些意见时,我也会表述得比较直白。我觉得这样大家都比较好理解”。赵鸿飞坦言,她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遇到问题时遮遮掩掩,将问题留到最后来弥补的情况。
“能进入航天领域,成为一名‘航天人’,我感觉很幸运。”面对辛苦而又充满危险的工作,赵鸿飞表现得异常豁达。“其实大部分进入航天领域的人,他们付出的和我一样多。每个部门辛苦的程度不一样,我们作为最后一个部门,可能加班加点的辛苦周期比较长。但不管在哪个时间段,我深夜一两点下班也好,凌晨三四点上班也罢,都会看到厂区有亮着灯光的部门。”赵鸿飞感慨地说:“其实很多人并不能像我们一样,真正见到火箭是什么样子,也不能到发射现场去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他们也一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航天事业努力奋斗。这也许就是我们作为一个‘航天人’,努力为实现大火箭梦、航天梦、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