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2019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3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大澳门团代表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本报记者 佘惠敏
3月5日下午,人大澳门团开放日。会议开始前,萧志伟代表(中)、刘艺良代表(右)等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 本报记者 佘惠敏摄

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澳门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会议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2018年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也让我深感自豪。”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主任傅自应第一个发言。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发展的殷切期待。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澳门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总量高了,百姓收入多了,银行存款增加了。”傅自应代表说,澳门的成功证明国家“一国两制”的实践是成功的,也为未来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找到更好的路径、树立更好的榜样。

展望未来,傅自应代表表示,澳门自身发展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博彩业一业独大的短板,且转型空间很小,只有30余万平方公里,唯一的出路就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要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来调整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更好地分享大湾区建设的红利,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单一,需要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艺良赞同傅自应代表的观点,他说,“报告中谈到,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这的确是澳门的机遇。国家所需、澳门所长,澳门应积极主动参与区域合作,带动澳门产业多元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措施,非常好。”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何雪卿表示,报告中多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几个词画龙点睛,令她印象深刻,“落实、规则衔接、生产要素流动、人员往来便利化,这几个词是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词。我建议要多做试点,规则怎么衔接,要大胆地试;民间力量如何参与,也要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粤港澳三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互补性强,有不少具备创新力和影响力的高校和企业,交通基础条件也非常好,这是建设大湾区的有利条件。建设大湾区也面临挑战,例如制度差异带来的要素流动阻碍如何破除?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澳门应发挥所长,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黎世祺是澳门镜平学校校长,说起大湾区建设,他建议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大量人才,需要发展教育以提供人才支撑,我们要抓住机遇,对教育提前布局。”他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湾区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联合培养有国际视野并爱国爱港爱澳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