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里的汽车多了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一辆、两辆、三辆……”2月12日,在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黄门村黄门侗寨穿寨公路旁,4岁的刘翔倚在母亲王宏秋身边,乐呵呵地数着路上的小汽车。“没想到,现在的乡村都有这么多汽车了。”王宏秋轻抚孩子的后脑勺感叹道。

在王宏秋的记忆里,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新世纪初,小汽车在侗寨的公路上都很少见到,步行是大多数村民出门的首选。如今,连乡村的院落里都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尤其节假日,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把小汽车开回家,“农村的公路还时不时地堵车”。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当地不少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差不多一半家庭都有了小汽车。”黄门村村委会主任王远含自豪地说,每到春节,村里的停车场根本不够用,有时候得停到离村子很远的地方去。此外,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在乡村驾驶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大幅提升,也为小汽车下乡提供了基础。据王远含介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的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田间道路铺上了砂石,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了。

去年,锦屏县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266.2公里,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69亿元,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使得村民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