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扎西江村:
保护传承好民族文化
本报记者 代 玲

2月7日正月初三,刚刚从值班岗位上轮换下来的扎西江村,带着爱人和两岁的孩子回到了位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扎西饶登乡甲玛村的老家。除了与家人团聚,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完善补充要带到今年全国两会的建议。扎西江村是全国人大代表,现任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

扎西江村是珞巴族人,他的建议与珞巴族文化保护有关。珞巴族是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聚居于西藏林芝米林县、山南隆子县。能为3600多名珞巴族群众代言,扎西江村既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

一到家,扎西江村就投入到紧张的走访调研中,驱车到10公里外的南伊珞巴民族乡与珞巴族乡亲们交流,看看那里的新变化,了解群众的新期盼。

“快看,这里是米林县的藏医药文化产业园,就位于南伊沟沟口。我上次过来,这里才开始平整土地,没想到现在都建起来好几栋楼了。米林县把藏医药文化产业园建在这里,对南伊沟的旅游发展又是一大助力,南伊沟珞巴群众的旅游饭将越吃越香。”扎西江村一边开车一边感叹着南伊沟的变化。

20多分钟后,扎西江村带着记者来到南伊沟的琼林村。这里是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达娃的家。

“平时我在山南工作,回林芝的机会少,在自治区两会上我认识了达娃,他是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自治区人大代表。我与他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南伊沟的发展变化,毕竟这是我们珞巴族最主要的两个聚居地之一。”扎西江村说。

与达娃寒暄一番,扎西江村提出再去看看村里修建的珞巴民俗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里陈列了服饰、工具、食物、器皿等,基本反映了珞巴族的文化。但是学界还没有专门研究珞巴族文化的。”扎西江村一边看一边跟达娃说。

“要是有更多专业的人来研究一下,我们的保护和传承之路走得也会更远一些。”达娃与扎西江村讨论了起来。

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等3个村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通了公路,通过参与旅游业、采集林下资源等,琼林村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

走在琼林村平坦的水泥村道上,一栋栋漂亮的珞巴民居立于道旁。扎西江村对达娃说:“现在我们吃得好、住得好、看病有保障,孩子上学‘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南伊沟还是林芝市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全乡都吃上了旅游饭,每家的旅游收入平均10万元左右。如果我们的旅游发展有更多的文化支撑,相信旅游产业会走得更远。”

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扎西江村参加了多次培训,去了新疆、湖北等地参观考察。在西藏自治区,扎西江村也参加了10余次考察学习,眼界更开阔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我觉得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现在作为3600多名珞巴族群众的代表,我必须为他们做好代言人。”扎西江村说,他多次向上届全国人大代表、同为珞巴族的扎西央金请教,实地走访了山南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还从网上查找关于珞巴文化的资料。

“乡里大多数人家都开了家庭旅馆,每年与来自各地的游客交流交往,有时候游客问起我们的文化,好多人还不太了解。我特别希望专业学术机构关注我们的文化。”扎西江村说。近年来,在大家的努力下,珞巴族服饰与珞巴族始祖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西藏大学的教授带着学生与我探讨珞巴音乐的保护传承问题。这也启发了我,呼吁专业的学术机构和人才关注珞巴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扎西江村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