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上海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 凯 李治国
上海市掠影。(资料图片)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均参加部分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近期,本报记者采访有关地方和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讨论和发言的全国人大代表,报道各地各部门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举措和成效,展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这些地方发生的新变化。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系列综述,敬请关注。

从2013年到2017年的5年间,每年的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代表们共商国是。

“将上海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放在”,已成为上海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要始终坚持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局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

多年来,上海以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勇闯“无人区”、放飞想象力、展现大手笔,奋发有为,不负中央要求,不负人民重托,不负历史期许,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传奇。

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新作为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从这一年开始,连续4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

自2013年9月揭牌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种子”在这块国家试验田里不断生长,面向太平洋、面向全球的开放型经济建设浪潮影响全国、影响世界。成立近6年来,上海自贸区14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第一批116项和第二批82项全面完成;截至2018年11月底,新设企业5.8万家,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量的1.6倍;上海自贸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项目累计超过200个。

从“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的“3.0版”,上海自贸区用踏踏实实的改革成果,认认真真书写着答卷。

如今在上海自贸区内,“升级版”以各种方式呈现:2018版负面清单已于2018年6月30日发布。经4次修订后,从2013版的190条减少到2018版的45条。清单外实施备案制,外商投资的办理时间由8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10份减少到3份。95%以上的投资项目都是负面清单以外的,以备案方式设立。境外投资管理方面,改核准为备案管理,办结时间从3个月至6个月缩短为3天,截至2018年11月底,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2326个,是上海自贸区设立前的4倍。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表示:2017年3月,经中央批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3.0版方案明确98项任务,到去年底已基本完成。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省区市自贸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当前,正在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的上海,已经把“自贸区效应”扩大为“上海效应”。在上海自贸区改革的牵引下,整座城市都力图以一种过人的速度、气度、敏锐度,诠释“再出发”的决心、勇气和行动。

上海各个区也就营商环境优化、政府简政放权频出“大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一个新词:“店小二”——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同时做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一条,正在上海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共识。

在迈向产业链高端过程中取得新突破

创新,是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会强调的一个词,分量格外重。这些年,上海一步一个脚印,让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框架初显。

经过两年筹备,上海张江实验室启动实质性建设,目前已在大科学设施群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合作网络构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这个实验室的建设是被视为上海科创中心重中之重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关键一招”。在这片集上海创新之大成的沃土上,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一项项世人瞩目的原创成果正在涌现——

上海光源“数十年磨一剑”,已成为国际上性能领先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有近500家单位的2000多个研究组在此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科技大学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率先实现5拍瓦激光脉冲输出并将目标锁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的10拍瓦级……

在创新的引领下,上海正在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去年以来,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斯拉、大众纯电动汽车等5个投资百亿元以上和1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高端医疗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产值增长10%左右。

“上海要聚焦智能硬件、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全球都是有影响力、有基础的,要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表示,上海将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发展高端、智能、绿色制造和高复杂高精密高集成制造,拉“长板”补“短板”,立足新时代新需求,打造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产品。

在社会治理创新上推出新举措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从那以后,这句话就深深地烙在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头。

以绣花般的耐心、细心,精心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正是上海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必须面对的一道城市治理新考题。

今年,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本届政府准备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上海的垃圾综合治理问题。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建设垃圾末端处置设施,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应勇告诉记者。

不少上海市民感到,上海市越来越强调城市“毛细血管”管理,比如,架空线、空调外机、盲道设置……注重改善城市“毛细血管”,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管好城市,让城市运行得更智能更高效。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说:“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摸清家底、分析预测、精准决策,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智能化管理涵盖的领域正在逐步扩大,并且在发挥作用。”在上海普陀区,政府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初具规模,截至目前,首期打造的45个应用类型、10万个点位已铺设完成,覆盖全区10个街镇,涵盖公安、消防等10多个专业条线,满足消防安全、电梯运行监测等多维度需求。

上海在前进道路上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谋划上海工作,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怀全局、着眼大局,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上海实际,坚决把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始终、落到实处。

展望未来,上海市委提出,要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重点是彰显功能优势、增创先发优势、打造品牌优势、厚植人才优势,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4个品牌,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承担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