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19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19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梨乡筑梦人郝学科:
“把‘绿色’祖业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刘存瑞

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把郝学科的家和近万亩梨园基地连在了一起。

30年前离乡打拼以后就很少走的这条小路,50岁的郝学科如今每天都要走好几个来回。因为这条山路承载着他游子归乡的情怀,更通往了他梦想起飞的地方。

郝学科是山西省原平市同川梨园创办人。同川有着1000多年栽培梨树历史,被称为“梨乡”,是山西最大产梨区,也是全国著名的梨产区之一,有5万余人从事水果产业。

近些年,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留在村里的老人没有精力去照料这些梨树,新品种跟不上,价格也上不去。同行的63岁老乡刘招财告诉记者:“有时地头收购价连一块钱都不到。”

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梨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却没能实现致富,回乡探亲时,郝学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不让传承了几千年的梨园一天天荒废下去,2016年他下定决心:“俺要把‘绿色’祖业传承下去!”

说干就干,带着这些年攒下的资金,郝学科这个梨树种植的“门外汉”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

“这是酥梨、这是富硒香梨、这是蜜梨……”走在梨园里,郝学科如数家珍,在记者眼里看起来大同小异的梨树,在郝学科眼里好像都贴着标签;哪棵树生病了哪棵树没管理好,他大老远就能看出来,俨然已是梨树种植专家。

“以前对农业种植也不懂,就是市场上什么产品销路好,就到各地组织货源,这样来钱快,风险也相对低很多。自从做上这个项目以后,请了很多专家来指导,实行科学化生产、管理、销售,自己也跟着学了不少。”聊起这一年的产量,郝学科更是喜上眉梢,“再加上今年雨水多、水量足,想不增产都难”。

对于郝学科的“梨果大产业链”构想来说,增产只是科学化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对品种更新换代才是他的真实想法。为了改良品种,郝学科首先建成了老树改良基地和新苗培育基地,专程跑到河北请来专家和技术员,依托梨园老树基地,立足品种更新,对中低产梨树实施改造,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现代梨园。在原始油、黄、夏、笨梨的基础上,引进酥梨、玉露香梨、秋月梨、富硒梨、蜜梨、黄冠梨、黄金梨、库尔勒梨、丰水梨、苹果梨、雪花梨、莱阳梨等40余种新品种。

“当初回乡创业,就是想传承光大几千年祖辈留下来的产业,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有广阔前景、能持续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也是有持久生命力的生态产业。”说起回乡创业的初衷,郝学科说出了心里话。

对于未来的发展,郝学科信心满满:“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与文化附加值相结合的产业链。”

在郝学科的蓝图里,首先是要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游客休闲消费需求,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他还计划把梨乡的文化附加值充分放大,建梨乡民俗博物馆,通过梨文化、梨乡雕刻工艺品厅、梨乡特色果品和同川民俗,展现梨乡人民辛勤劳作的质朴形象和聪明才智。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