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跃村的新飞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
更多精彩报道
请扫二维码

天地苍茫,雪原静谧。阿尔泰山脚下、乌伦古河畔的赛克路村银装素裹,仿佛童话世界。

赛克路是哈萨克语飞跃的意思。新春来临之际,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新疆福海县齐干吉迭乡赛克路村。在努尔哈依甫·哈布得家,热情的主人端来奶茶,打开了话匣子,“羊嘛,有300只;牛嘛,有20头。加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去年有20万元收入呢”。努尔哈依甫·哈布得夫妇与新婚的大儿子一家共同生活。新人的房间里,大屏幕电视、冰箱、电脑等一应俱全。

“以前,冬天要到冬牧场,不仅人遭罪,草场也遭罪。”努尔哈依甫·哈布得感慨道,“后来,政府引导牧民定居,推广舍饲圈养,生产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3年前,“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引导赛克路村牧民种青贮玉米、建青贮窖,以满足饲草料需求。人定居、畜定身、草定根。定居下来,牧民才过上现代生活。“要想实现村民持续增收,就必须从转变观念和发展方式做起。”驻赛克路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庄晓颇说,现在,许多牧民不仅不用买越冬草料,多余的青贮玉米还能销售增加收入,草场也得以休养生息。

努尔斯勒坦·乌太尔拜来串门,没等记者问,自己便算起了账:“去年养了30头牛,卖了5头‘牛娃子’和3头大牛,加上务工收入,一共十来万元吧。”

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过去牧民肉食比例高,蔬菜吃得少。现在,基本每家院子都有种植区,种植各种蔬菜。过上现代生活的牧民,眼界更加开阔。27岁的合勒木别克·努尔哈依甫不仅注册了“抖音”号,还尝试着利用网络让家乡的名气更响,畜牧产品卖得更好。

入夜,记者在努尔哈依甫·哈布得家借宿,主人弹起冬不拉,乐曲回荡在新居,犹如阿尔泰山脚下一曲新牧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