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资源提升医联体建设质量
广西贺州: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看病历、查病史及诊疗记录……日前,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与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普通外科专科联盟签约仪式在贺州市中医医院结束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侯冰宗来到住院治疗的余惠龙病床前,为他作检查。“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广东胃肠外科专家的诊疗服务,真是太好了。”患者余惠龙的母亲李建平说。

贺州地处粤桂湘三省交界处,是广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大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是从原先的县级医院升格而成,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弱,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相匹配。贺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陈文珍坦言,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众多、科技发达、名院集聚、名医荟萃的优势,实施医疗技术“东融”计划,就是为了下好“先手棋”,不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水平和医联体建设质量,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贺州市卫计部门组织全市各医院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家医院及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组建高水平的临床、医技专科联盟。去年,贺州市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市校合作框架协议书》,借助“市校合作”平台,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选派选送医疗骨干到广东相关医院和机构进修深造。同时,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在贺州市中医医院设立名医工作室,定期到医院讲学、查房、临床带教、手术、义诊等。

贺州市以技术协作为纽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家医院专科组建高水平的临床、医技专科联盟,实现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共同提高医疗管理、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贺州市通过加强与广东地区知名医院(高校)的对接联动,培养高水平的医疗卫生队伍,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使得贺州的群众在市内就能享受到大湾区的名医服务。同时,贺州市按照“力量下沉”来推动市县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建立由三级、二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医疗机构联合体,群众“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如今正逐渐变为现实。

贺州市人民医院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医联体,贺州市分批次选派了173名医疗骨干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选派了12位医疗专家到贺州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日常诊疗工作,帮助贺州市人民医院建立血液内科,带出了一个专家团队,创立了血液内科技术品牌。

贺州市中医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签订共建协议,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等结成多个专科联盟。2017年至今,贺州市中医医院选送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进修学习先进的现代医疗技术,顺利开展了脑瘫患儿智力发育评估、腹腔镜等项目。

陈文珍介绍说,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优势,助推贺州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管理水平、诊治能力、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达成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