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2019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桃专家来咱村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近日,在海拔1000多米的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迎春村大坪村民组的核桃基地,来自该县各乡镇的30多名核桃种植户一字排开,等候一位核桃专家。

“来了!”站在田埂上的村民们指着从山脚走来的一群人,其中一位身穿红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就是大家翘首以盼的客人——贵州大学农学院核桃研究专家潘学军教授。

“听说大家的核桃树栽了5年多,有些果树不结果,今天我们特意邀请了潘教授,现场给大家的果树把脉问诊,大家欢迎。”陪同的余庆县委副书记刘军简短的介绍话音刚落,村民就围了上来。

“核桃树品种很多,比如大家常说的早实核桃和晚实核桃。即使栽在同一亩地、相隔不到5米远的两棵核桃树,挂果的时间都有可能不一样。”潘教授开门见山说道。

苗木嫁接、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近3个小时的现场教学,潘教授“手把手”向前来学艺的干部群众“传经送宝”,讲解到关键环节、重点内容时,还询问村民是否听懂、是否掌握。潘教授还现场教授村民如何科学剪枝拉枝。

近年来,余庆县大力开展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院士专家余庆行等活动,将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才精准选派到产业链上,采取田间课堂、网络教学、现场答疑等方式,零距离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活动。目前,余庆县建立80名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库,遴选26名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到11个贫困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培训群众3000多人次。

听了专家讲解,迎春村果农杨再伦感觉茅塞顿开,“之前栽种的核桃树要么不结果,要么果实个头小,产量不高,根源是技术跟不上。今后还是要多学专业知识,科学管理果园,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