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重约束下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孙学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8年,中国经济巨轮在惊涛骇浪中稳健前行,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圆满实现全年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交出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从长期大势看当前形势,虽然我国经济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更为严峻,但长期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展望未来,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稳和进的辩证统一,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从而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为了更好地把握宏观大势、做好理性应对,本期理论版约请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飨读者。

——编 者

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话题之一

● 供给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的变化

● 增长动力继续向创新驱动转换 ● 宏观风险出现收敛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中国经济相当不平凡的一年,突出表现在,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追寻与探索,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深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今后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中国经济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积极的进展。

一是供给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的变化。高质量发展是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需求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2018年服务业增速和占比保持良好上升势头,服务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0和1.8个百分点。代表消费升级方向的旅游业和文体事业发展持续向好。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休闲观光活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7%。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55.4亿人次,收入约5.1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6%和12.3%;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预计达1.48亿人次,增长13.5%;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3%。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比上年增长9.06%。

二是增长动力继续向创新驱动转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构成的新动能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2.7和5.5个百分点。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3.5和3.4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9、16.4和9.7个百分点。

三是宏观风险出现收敛。去产能推动市场加快出清。过去一年,我们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淘汰无效低端产能,压缩大量无效供给,严控水泥、玻璃、电解铝等新增产能,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去产能成效明显,重点行业去产能目标基本完成,一大批“僵尸企业”出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开始趋于稳定,2018年M2增长低于名义GDP的增长,M2与GDP之比是202.9%,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风险最为突出的企业杠杆率开始下降。各类金融乱象得到有效治理,消除了一批系统性风险隐患。

话题之二

经济发展面临多重约束

● 在经济领域,如何既优化结构又处置好风险

● 在环境领域,如何既提升环境质量又保障民生

● 在社会领域,如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2018年的经济运行也表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道路并不平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多的两难或多难问题,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解决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与矛盾的过程。

在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要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等,但受学习曲线等规律的制约,大多数产业的升级是一个长期爬坡积累的过程,需要精准把握除旧迎新的节奏和力度,否则欲速则不达,会打乱经济正常循环。同样,高质量发展要求尽快化解风险隐患、降低经济的脆弱性,但处置风险可能导致潜在、隐性风险演变成现实、显性风险,处置过程中可能衍生出更隐蔽更难监管的风险,处置不当还容易出现次生风险,都会影响经济社会稳定性,对高质量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在环境领域,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幅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但在短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难以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升环境质量与短期经济平稳运行、保障就业与民生也存在矛盾。同时,由于收入层次拉大,不同收入人群对环境和收入的需求偏好不同,使社会达成共识更加困难。

在社会领域,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均等的收入分配、更高程度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以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这意味着更大力度的再分配、更大的非生产性投入,将无可避免地提高企业经营成本、降低投资者收益,在国际上对优质企业和投资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产业持续发展和产业发展竞争力,从而影响做大蛋糕,不利于实现公平分配。

话题之三

保持定力 精准施策

● 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 处理好新动能与传统动能的关系

● 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在存在多重约束的情况下,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为此,要妥善处理好几组关系。

一是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不顾发展质量只追求发展速度,必然导致发展不具可持续性,或因经济结构失衡或因环境和社会代价过大而戛然而止,速度最终也会掉下来;另一方面,按照质—量变化规律,质变是建立在量变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要在经济生活正常循环中才能实现,学习曲线等经济规律也表明效率的提高、技能的提升是积累生产量的函数,因而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导致的量的积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也难以较快实现,就业民生等问题也会凸显。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关系的平衡点是经济增长保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上,既不过度刺激使经济增长超出潜在增长水平,也要采取必要的宏观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使经济增长不明显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特别是要防止出现经济危机打乱经济生活的正常循环,从而为发展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是处理好发展新动能与传统动能升级改造的关系。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从产业层面来看是产业体系的整体性运动提升,既包括顶部的“无中生有”的全新产业的产生,也包括底部落后过时产业的退出,还有中间大量既有产业的升级改造转型。需求的多层次性、多样性决定了产业体系内产业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因而高质量发展既要重视顶部和底部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也要关注中间部分传统动能的升级改造。宏观经济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和节奏,既要避免旧动能退出过快、新动能不能及时接续而造成经济失速,也要防止旧动能退出过慢、挤占新动能发展空间导致质量提升进程缓慢甚至停滞,还要积极推动传统动能沿产业链价值链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和质量,从而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三是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两者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供给是因满足需求而存在,但也可创造新的需求,有效需求由现实的供给所决定,同时也可引导牵引未来供给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从长期看更多是属于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建立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高质量供给体系。但同时,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需求的作用和影响。首先,高质量概念本身就是以更好满足需求为标准的,脱离更好满足需求对质量高低技术优劣就无法做出评判。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只有在适宜的需求环境中才能成长提高。因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把改善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科技进步、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效率,同时要保持总需求的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并不断调整优化需求结构,推动经济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四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高质量发展内涵所涉及的更好满足需求、高效率等因素以及背后的激励机制等都需要良好的市场机制去实现。但同时政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也很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在创新领域会存在着市场失败需要政府去矫正;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过程是一个取得系统最优、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过程,而市场的决策偏短视偏局部,需要政府在激发创新、推进重大经济结构调整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中发挥引导作用。因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要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都发挥好,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