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经大咖上头条】李奇霖:信用债投资宜谨慎
李奇霖

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不大平静。截至1月24日,已有12只信用债违约,规模达88亿元。尤其是某只债券发行人为上市公司,在2018年三季报中曾披露现金规模超过百亿元,但短短一个季度后却无法按时兑付到期的十几亿元超短期融资,让投资人颇感困惑,引发市场关注。

笔者认为,对于信用债投资人来说,2019年投资策略需谨慎。

首先,部分行业到期压力大。其中,地产行业最典型,2018年地产债偿还及回售到期规模约为4300亿元。2019年,不考虑回售行权情况下仅到期规模就有4500亿元,如果考虑回售行权规模则可能超过7000亿元,房企偿债压力剧增。目前,房地产调控仍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动摇,开发商各类融资渠道前期被规范后,并无放松迹象。债务到期、再融资受阻,加之地产销售放缓,低评级房企的信用风险值得关注。

其次,内源性现金流创造能力减弱。2017年年初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放缓,从31.5%下降到2018年11月份的11.8%。预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今年还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方面,终端需求放缓的压力仍存,制造业投资增速接近顶部位置,房地产投资继续走低,出口增速难有大的起色;另一方面,价格因素对利润的支撑也在减弱。由于去产能与环保不再“一刀切”,供给会在一定程度上升,但需求又有所放缓,加之基数效应,工业品价格增长乏力,利润将受影响。

最后,低评级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依然不畅。2018年7月份以来,围绕基建投资和民企发展,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企业外部融资环境有望得到改善。对投资人来说,信用债相对于利率债机会更为确定。但结构分化问题依然存在,在社融企稳过程中,低评级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可能仍然偏紧。

从中长期来看,信用债市场风险暴露,有助于加快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但是,短期内违约频发,会对低评级发行人的再融资形成负反馈效应,并有可能使信用风险演化为流动性风险。

防范信用风险集中爆发,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对发行人来说,一是做好债券本息兑付的资金预案工作,尽力保障按时兑付。2018年某只债券违约后,投资者发现发行人有其他融资渠道未使用,包括还有债券发行额度等。二是提高资金效率,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管理能力是债券得以还本付息的根本保证。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在打击恶意违约、提高信披真实性的同时,还需要摆脱“融资难—违约—融资难”的困局。可行的措施,一是加快推广信用缓释工具等,提高低评级债的吸引力;二是加快对外开放,鼓励多样化投资人;三是加快审批组建高收益债基金,扩大低评级债投资主体。

(作者系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栏目话题由今日头条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持)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