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9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阿克苏
巧用果树枝条育木耳
本报记者 乔文汇

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乡村,一排排整齐的黑木耳菌棒,格外引人注目。在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木塔力甫·太来克正在院子里翻转菌棒,他告诉记者:“2017年夏天才开始种,当年就增收1万多元。”

小小黑木耳,脱贫挑大梁。黑木耳在阿克苏地区试种成功,成为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有效载体,这得益于浙江省的科技援疆项目——“边疆干旱地区果园套种黑木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的实施。该省科技厅援疆干部叶祥发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阿克苏地区500多贫困户已采获黑木耳4万多公斤,仅鲜品销售就带来50多万元收入。

据叶祥发介绍,有一次他在考察中发现,果农修枝产生大量枝条,除了用作燃料,大多被丢弃或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浪费。如何利用这些枝条?叶祥发认为,果树枝条营养丰富,可以利用其栽培黑木耳。他算了一笔账:阿克苏地区有果园450多万亩,按平均每亩修剪果树枝条200公斤计算,总量达90余万吨;而每1.25公斤木屑可制作成1个菌棒,每棒产值3.5元。依此推算,这90余万吨枝条便可产生22.5亿元效益。

叶祥发采集了40公斤的红枣、苹果、香梨和核桃等果树的枝条,快递给浙江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请他们做实验。半个多月后,喜讯传来:初试成功,菌丝发育良好。此后,他又亲自试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菌棒长出了黑木耳。“亲手试过后心里有底了”。叶祥发提出了利用果树枝条种木耳,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的设想,得到了浙江省科技厅、援疆指挥部的支持。

为确保效益、发挥扶贫作用,技术攻关团队完成菌棒生产后,再将菌棒交给贫困户培育。一年多来,来自浙江省的技术人员和阿克苏地区的农技推广人员在乌什、温宿、阿拉尔建成3条中试生产线,已达到日产3万个菌棒的生产能力。

家住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的吐尔逊·毛拉克在自家院子里种了1000个菌棒,黑木耳收入达7500多元。“30亩玉米地的收入才这么多。”他说,管理菌棒比其他农活省时省力多了。

利用果树枝条培育黑木耳,实现了阿克苏黑木耳菌棒生产技术的突破。经中国林业科学院检测中心检测,利用果树枝条培育出的黑木耳相关指标全部优于预期目标。特别是按照树木种类开展的细分栽培基质实验,检测出用红枣、苹果、核桃、香梨等不同树枝条栽培的黑木耳微量元素含量均不相同,为黑木耳产业向精细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浙江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阿克苏地区行署副专员陈建忠表示,着眼于这一精准脱贫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挥部将联合地委、行署和新疆大学阿克苏科技学院,共建“万亩亿元”增收工程技术中心,打造集研发、应用、示范和培训于一体的新疆一流食用菌特色产业技术实验室,培养食用菌产业本土化人才。

作为浙江省科技厅重点打造的科技援疆品牌项目,以及该省援疆指挥部确定的产业援疆3大工程之一,“边疆干旱地区果园套种黑木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实施不到2年时间,已在精准脱贫方面发挥一定作用。2018年秋天,80万个菌棒为30多个贫困村的500多个贫困户带来效益。眼下,阿克苏地区正加紧建设4条产业化应用示范生产线,投产后日产菌棒将超过12万个,2019年将助力全地区5000个深度贫困家庭脱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