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看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精度,更要看它能否有将流量转化为能量的感染力
最近,为改革开放40年献礼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引发收视热潮。播出期间,这部剧始终占据55个城市卫视收视率的第一名,在7万网友参与打分的豆瓣上也获得了8.9的高分,不仅引发改革开放亲历一代的情感共鸣,也激起了很多年轻观众的追剧热情。
《大江大河》将改革开放40年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浓缩于几个小人物的身上,剧中主人公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分别代表着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改革开放时代潮流中的缩影,通过他们的生存状态、情感生活、生存境遇去展现时代的变革。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特性,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这一代人的共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出身不好的宋运辉艰难考上大学后不曾懈怠,凭着对知识的渴求和一股执拗的韧劲儿在金州化工厂逐渐站稳脚跟;退伍士兵雷东宝坚定“让村民吃饱饭”的念头,在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砖厂、开设电线厂等系列决定后带领全村走上致富之路;个体创业的杨巡四处闯荡累积经验,最终在扬子街电器市场拼搏出一条自己的“人生路”……三个主要人物在事业和生活上都曾屡遭挫折甚至陷入困局,但他们失意着也奋斗着、踌躇着也前进着,正是那种“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的精神特质和“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的人生姿态,深深打动了观众,激发着观众的共情。
《大江大河》是根据作家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改编而成的,原著曾被誉为“描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奇书”,因此电视剧的播出也十分令人期待。但是,电视艺术毕竟和文学作品不同,它的受众群体更广泛,表达方式也需要更通俗。文学作品可以将很多思考转化为人物的心理描写,而电视剧只能通过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去铺陈和表达,从矛盾冲突中推进叙事,用社会信息充实叙事,用鲜活的人物丰富叙事。可贵的是,编剧懂得化繁为简,以小见大。我们看到,《大江大河》剧集本身格局宏大,时间跨度也非常广,但是每一集的叙事都还算匀称坚实。在剧中看似有很多闲笔,而随着故事的展开就会发现,每一个小事件都可能是后续独立大事件的伏笔。
为了让剧情更好看,剧中也设置了很多看似无用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但是这些都运用得十分克制也恰到好处,无论是村斗、厂斗还是商战,都紧扣改革开放主线,爱情的插曲也为丰富人物形象增色不少,尽管剧中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但却始终给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让人们看到大浪淘沙后呈现的美好世界。
《大江大河》播出后,受到了“90后”和“00后”年轻观众的热捧,纷纷催更。这说明真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影视作品,是不会被限定于某一个受众群的。享受着改革开放福祉的年轻一辈,同样向往奋斗、拼搏的时代精神。因此,该剧制片人侯鸿亮说:“主旋律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在当今时代,衡量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看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精度,更要看它能否有将流量转化为能量的感染力,作为一部主旋律献礼剧作,《大江大河》成功了,它不仅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也为现实主义题材剧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电视中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但是那种奋斗的精神、追梦的精神就如同大江奔流,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