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9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优质优价特征更明显——
去年共消化粮食不合理库存近2600亿斤
本报记者 刘 慧

○ 粮食产需尽管总量基本平衡,但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不足

○ 要引导优化粮食供给结构,促进粮食种植结构与国际市场变化动态衔接

○ 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引导作用,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我国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2018年,夏粮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90%,秋粮市场化收购比重达85%。各类企业全年收购粮食7200多亿斤,没有出现“卖粮难”。政策性粮食不合理库存消化进度加快,全年消化库存近2600亿斤,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1月17日召开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在粮食流通方面,我国粮食产需尽管总量基本平衡,但是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较大,玉米工业消费快速增长,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供给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据介绍,2017年以来,我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兴粮惠农项目见到实效。为进一步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我国还将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0年产粮大县粮食优质品率提高30%,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在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检体系监测覆盖面达到60%。

今年是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年”。张务锋表示,要加快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和安全保障,继续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引导优化粮食供给结构,促进粮食种植结构与国际市场变化动态衔接,不断增强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引导作用,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要着力抓好粮食收购和不合理库存消化,鼓励多元主体入市,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