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9年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黄山全力推动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一江清水送钱塘
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赵俊燕

新年伊始,在黄山新安江江畔举行的区域合作工作座谈会上,安徽省黄山市与浙江省杭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关于打造杭州都市圈生态环保合作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对于正在启动实施的第三轮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不仅丰富了内容,创新了工作方式方法,而且为促进两地跨界生态保护合作进入长效化奠定了基础。

江起新安,潮涌钱塘。钱塘与新安,拥有一段不同寻常的“交集”。

2012年,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实施。安徽省将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改革纳入五大发展行动纲领,列为全省生态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黄山市专门组建新安江生态建设保护局,将生态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高位推动。

泰达材料有限公司的柯伯留经常在闲暇时来到徽州区文峰塔,登上点将台,眺望前方。7年前,他的目光所及之处,还是烟囱林立。作为曾经城市工业发达的象征,在见证过一个时代的辉煌之后,大烟囱在试点工作启动时成为历史,老厂房成为遗址。伴随着这一进程,泰达公司在两年内关闭了所有生产车间,损失数千万元,搬进循环经济园,直至实现高标准的达标排放。

“把环保做好了,是可以把生产成本降下来的,此外还有额外的经济收益。”柯伯留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一年可产生50多吨粗钴料,一吨粗钴料的市场价格在5万元左右,一年仅工业固废多增加近300万元经济效益。然而在过去,这些精馏残渣作为废弃的工业垃圾几乎没有经济效益,还给环境带来污染。

泰达公司搬迁进园升级改造的背后,是黄山市铁腕治江的决心与行动。

无工不富。黄山市的精细化工行业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有着30年的产业基础和百亿元产值的规模。但是,化工行业的高耗水和高污染性,迫使黄山市壮士断腕。170多家污染企业被关停,9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搬迁至循环经济园,180多家企业和项目涉及140多亿元被拒绝进入。

如今,从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到推动绿色发展真行动,低碳生产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自觉选择。

在黄山市东边这个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院落里,每天100多辆垃圾车来回穿梭,将全市各处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统一运送进来,依托国内最成熟、可靠的机械炉排炉技术,日处理垃圾量可达600吨。这个在2018年岁末投入运营的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一期)项目每小时可发电1.2万千瓦时,每年发电量约7500万千瓦时。

“高温燃烧后的炉渣可用于制造行道砖等,变废为宝。同时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等,通过我们处理完全可以优于国家排放标准。”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运行部部长薛壮磊介绍,整个垃圾焚烧发电采用了先进的分散集中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生活垃圾体积可以减少90%,重量减少75%。

2018年,黄山市委、市政府实施黄山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PPP项目,通过政府购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共同建立健全垃圾和污水处理的长效机制。利用社会资本不仅织就了一张垃圾和污水科学处理的大网,还将美丽家园从蓝图变成现实。

从新安江源头开始打造的“生态美超市”,如今已经升级,按照“三合一”模式,设置垃圾兑换窗口、便民服务窗口、文明宣教窗口,做到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教育主题精准化、对象大众化、形式多样化,这样的超市已经在新安江沿岸建成了24个。

黄山市出台规定,率先在全省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2173名河长成了协同治水、真抓实干的组织者、落实者和责任者。

从生态美超市、农药集中配送到河长巡河,折射的是黄山人在生态保护进程中的不断探索创新之路。

元旦假日,黄山市普降瑞雪,大山深处的休宁祖源古村热闹非凡。来自江浙沪地区的游客乘坐刚刚开通的黄杭高铁,走进这里的民宿品冷水鱼,欣赏如画雪景,快乐迎新年。因为水质好,冷水鱼成了“金鱼”,一斤的价格达到80元。生态环境好风景美,使得黄山市全域旅游如火如荼。

当“风景”变成“产业”,当“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当优质生态和黄山市旅游“碰撞”,产生了令人惊叹的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