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9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的科学之美
□ 代 玲

在青藏科考这座丰碑上,不仅有科学家攀登的足迹闪烁着光辉,更有记录者和观察者用笔墨留下的光芒

如果问西藏美在哪里,藏地游历七年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这就像珠穆朗玛是世界第一高峰这个常识一样横亘在我的思想里。然而2018年3月,藏地题材著名作家马丽华的新书《青藏光芒》在京付梓,仿佛偶然间打开了我内心的另一扇窗,让我有机缘去发现西藏的科学之美。

《青藏光芒》是马丽华继《走过西藏》《青藏苍茫》之后的又一力作,它全景式续写了青藏高原科考历程,聚焦地球第三极之上的科学攀登,生动展现了中国科学家书生报国的情怀。

在南极、北极之外,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探索地球的秘密,关于“第三极”的“青藏科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历程。上世纪70年代,马丽华大学毕业后进藏工作,从此在西藏工作了40余年。她进藏的1976年,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大规模野外考察第四年。那一年也是众多科学发现“井喷”式问世的一年。新闻报道和科普书籍传播,新知迅速转化为常识,转化为当时她们这些文学青年的写作资源,对她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内心埋下了机缘的种子。

1998年马丽华接受了当时的西藏自治区科委的任务,她集中用一年的时间采访了近百位科学家,次年出版了《青藏苍茫》。

与《青藏苍茫》不同,《青藏光芒》讲述的不仅是科学的故事,更是科学家的故事,充满了人文情怀。在《青藏光芒》一书最后,刘东生院士写道:“当我们谈到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时候,每个参加者都有自豪感。”“一批一批的科学考察队员们,在默默前进的旅途中,在艰苦的攀登中,在探寻生命进化的沉思中,在风餐露宿的惊险行程中,已经一步一步地把青藏高原变成世界上科学研究的一个亮点。”

自1973年成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开始第一次科考,到2017年启动“第二次青藏科考”,科学家们对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继承过去并延伸到未来。他们是青藏高原的儿女,是这块土地的开拓者,是这个世界的发现者。在科学魅力的熏染下,马丽华不断积累沉淀,从“苍茫”到“光芒”,从青藏高原的“超级粉丝”到近距离的观察者、记录者,将科学追梦多年来的满腔血热一并注入《青藏光芒》一书中。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人来推进。在青藏科考这座世界科考的丰碑上,不仅有科学家攀登的足迹闪烁着光芒,更有诸如马丽华这样的记录者和观察者的光芒。青藏高原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被科学家们探索,他们的探索又被马丽华以文学和艺术的方式科学记录,莽莽高原逐渐脉络清晰。这些用文学情感和科学理性写就的文字,在苍茫中跳出云海,温暖的不仅是一方土地,更是人心。

“科考队员们在追寻自己的梦,青藏高原是中国科学家的梦。”马丽华将科学家的追梦历程捣蒜式地融入全书,让这种精神在纸上跳跃,激励着后来者。

姚檀栋院士在书中序言里回忆马丽华多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折服于她的忘我精神和专注耐力。2015年,我也有幸与她一同前往中科院地理所拉萨生态试验站位于贡嘎的一处实验基地进行采访。

马丽华不仅是西藏文学界的一个传奇,更是把青藏高原的科学之美介绍给世人的拓荒者。一位媒体朋友提到20年前的往事。那时来西藏采访必然要先买一本马丽华女士的书,如果没有看过她的书便不敢来。可见,马丽华是那个年代打开西藏的方式。如今,虽然网络发达、信息爆炸,但是马丽华的书依然畅销,依然是深读西藏的范本。在西藏的科学攀登历程上,马丽华留下了灿烂绚丽的身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指引着前赴后继的攀登者。

马丽华不是科学家,却天生具有科学家的精神。她将这种融入血脉的精神毕其一生灌注在《青藏苍茫》《青藏光芒》的字里行间,让我们惊叹青藏高原自然之美的同时发现青藏高原的科学之美。

“美美与共”也许就是这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