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9年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瞿长福

营商环境好坏,是检验一个地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质量与活力的硬指标。记者在东北地区采访,所到之处,举凡政府窗口单位,都在各尽所能,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新进展,让硬指标“硬起来”。

这是好事,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国际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营商环境对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的影响更为突出。当然,优化改善营商环境,我们并非始于今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逐步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入WTO之后,在这方面的力度更大、步伐更快、效果也更明显。

今天,我们仍然在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这既表明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时也表明,在营商环境方面,我们的确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一点,从各地推出的一些举措就能看出,有些是多年前就推出的举措,现在是“再推出”;有些是多年前就存在的老问题,现在是“再解决”。老问题周而复始、老毛病反复发作,值得注意,需要深思。

对企业而言,最好的营商环境,首先是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行业管制、放开市场方面让企业有充分施展的空间。这一点,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就一直在持续不断地突破进取。在农村,从早期的乡镇集体企业,到乡镇企业改制;在城镇,从早期的国营企业,到承包经营、现代企业改制,直到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每一次改革,都从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企业活力。正如这次参与“真混真改”试点的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所说,机制一变天地宽。怕的是,一些地方只做嘴上文章,说到改革很动情,一碰具体问题就哑火,“老问题老说”,就是难解决。

营商环境的另一个环节,是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持续稳定的政策,既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强企业家信心与预期的关键性指标。这一点已在实践中充分证明。问题是,一些地方习惯“新官上任”式的治理方式,今天你这么说明天他那么变,增大了政策信息的不确定性。一位企业家就告诉记者,不希望当地给他“吃偏饭”,一视同仁,公平稳定最好。“因为,既然能给你‘偏饭’,也就能给你‘馊饭’。”这话很有道理。

此外,优化营商环境,具体还包括提升营商便利化水平,比如压缩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出口通关、不动产登记等办理时间;比如,在服务中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强诚信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如何,既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与能力有关,也与对政策的理解是否到位、执行是否准确有关。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长期问题,是一道长期考题,不是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阵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方面,既要有长抓下去的决心,也要有阶段性解决问题的魄力,只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钉钉子的实劲,每年解决一点,就能积小胜成大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