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即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逐渐统一。这将是接下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关系到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也关系到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望在2019年实现更大突破。近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将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即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逐渐统一。当前,我国仍存在利率“双轨制”: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而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
自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推行了20多年。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尝试更是紧锣密鼓推进,早在2013年7月份和2015年10月份,央行就相继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利率管制基本放开。
虽然利率管制早已于2015年在制度上全面放开,但截至目前存贷款利率依然未实现自由浮动。目前存贷款利率是在2013年成立的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约束下,以行业自律的形式,在其规定的上限之下浮动,银行并未实现实际的自行定价。因而,我国利率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双轨制”特征,即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政策利率和完全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并存。
“利率浮动限制的设定原本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和银行经营的安全,但继续实行‘双轨制’、限制利率波动范围将对市场资金的来源和自由流动构成阻碍。”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表示,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是接下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这关系到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也关系到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央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我国仍存在利率“双轨制”,“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市场改革”。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两轨并一轨”和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形成市场高度认可的央行基准利率。目前,市场对各类重要利率的变动都很敏感。公开市场操作(OMO)、中期借贷便利(MLF)及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超预期改变都会引起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过度解读。因此,央行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以便充分发挥利率走廊的预期引导作用,降低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为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提供助力。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还在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明明认为,“存款基准利率上浮限制放松+市场利率适当回落”很可能是利率市场化采取的组合。“双轨制”下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之间较大的差距,意味着银行系统下和非银市场的融资成本差异过大。而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缩小存贷款与货币市场利率差,使银行表内表外业务的利率趋同,从而将居民储蓄有效引导至资本市场,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得到缓解。这需要给予银行更多定价自主权,并出台打破资管产品刚性兑付等措施,使理财产品收益率回归到反映真实风险水平,让金融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目前有刚性兑付条件的资管产品逐渐退出市场,这为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可以预见,利率市场化将打破银行长久以来的利差保护,银行盈利能力分化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存贷利差开始稳步提高,较利率市场化之前的利差水平或有显著差异,这也有利于提升具竞争力的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