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能制胜
□ 涂玉国

在写作上,不想被机器人打败,你至少要……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这首平仄规矩、清新别致的诗,竟然出自一位机器人之手,是不是让你有点脑洞大开?

近年来,机器人吟诗、作赋、写稿、绘画的新闻屡见报端,引发了人们热议。

据报道,名为“小冰”的机器人,匿名投稿的诗篇多次被《北京晨报》《长江诗歌》采用刊发,它的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窗》更是吸引了很多读者购买。

作为思想与情感复杂的文学创作,被机器人的横空出世而打破,不禁引发人们的讨论与担心:也许不久,作家这个职业将不复存在?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万小军给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特别擅长写这种有规律的、被条条框框约束的内容,在一些简单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它具有天然优势。但是,让机器具有思维与情感、学会推理和归纳,短时间还做不到。”

专家的解释,让我长出了一口气,如果机器写作取代了作家,让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情何以堪?

不过,专家的回答,也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机器在简单重复性脑力劳动中,具有天然优势。如果一名作家,为了迎合当下的浅阅读,去写那些花里胡哨、没有意义的东西,也许,就会被机器竞争下岗。

文学创作是一项复杂的、饱含情感的脑力劳动,是作者在社会经验积累基础上进行想像、加工、再创作的智力成果,在写作过程中,作家的丰富情感、天马行空的想像,直接决定了一篇作品的张力与影响力。

小时候,抱着收音机听《全唐传》《岳飞传》《薛刚反唐》等评书时,往往一听就上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稍长,读到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时,神往不已;后来,读到《平凡的世界》时,书中的一些细节与自己十分相似,沉迷其中忘记了时光流逝。这些作品为什么充满着魔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书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爱恨情仇,这些人物都饱含着著作者满腔深情。

一名作家只有像对待自己孩子似的对待自己的作品,全身心的倾注自己的感情,将亲情友情爱情付诸文字,才能不辜负读者的厚望,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刘庆邦说,“文学是对这个世界深沉的爱”。“每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无不希望通过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使人性更善良,心灵更纯洁,灵魂更高贵,社会更美好。”

有情方能制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