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中经视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十年乡土看巨变
图/文 相恩余
扫一扫
欣赏更多作品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贾庄村小麦浇水采用了喷灌技术,节约水资源的同时,避免了土壤板结。 (摄于2018年4月)
▲改革开放初期,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东近北村全靠人工灌溉小麦,沿用着大水漫灌式的落后生产方式。 (摄于1980年12月)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韩村麦农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进入21世纪后,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摄于2012年6月)
▶上世纪80年代,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付庄子村村民用毛驴耕地播种玉米。 (摄于1980年4月)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李贾村的邵秀云老人虽已乔迁新居住上楼房,但她对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恋恋不舍,经常回来看一看。 (摄于2010年5月)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集市停车场,赶集上店,走亲访友,小汽车已成当地农民出行的普通交通工具。 (摄于2014年11月)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祖寺村初步实现播种机械化作业时的情景。
(摄于2007年5月)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大广安村乡村大集红火热闹,这里曾是当地农民购物的主要场所。
(摄于2007年8月)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楼堤村超市,村民在“扫一扫”购物。如今大城县村邮乐购站点已达394处,覆盖全县所有村街。
(摄于2018年12月)

相恩余,一位出身基层、情系“三农”的草根摄影师。改革开放后,他拿起相机,利用工作之余走村串户,把镜头对准他无比热爱的农业、农村、农民,记录下发生在广袤田野上日新月异的发展故事,留存了10余万张“三农”题材的图片,出版了《情注乡土》《相恩余摄影作品集》等10余本画册。摄影作品《爷爷》荣获第十四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银奖,《养殖规模化》《对比看变化》两组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我1951年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温村,对发生在农村的那些“琐事”有一种特殊的情感。1978年,我用家中所有积蓄购买了一台“海鸥”牌120相机,从此便整日与相机为伴。我每天深入田间地头,记录家乡发生的点点滴滴,晚上再进暗房冲洗胶卷,从中获得了无尽的快乐。在我数以10万计的图片中,90%以上的作品均是农村劳动人民在田间忙碌的身影和足迹。多年来的艰辛付出,换来了收获。我拍摄反映农村题材的摄影作品,在全国举办的各类大赛中获奖,老乡们送我一个雅号:草根摄影家。

40年岁月如歌,我情注乡土,用图片记录、传递着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记得,1978年,大城县财政收入才107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才86元。到2017年,大城县财政收入13572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4071元。数字看变化,数字看发展。如今,当地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富裕起来的农民穿衣打扮追求时尚,居住环境极大改善,土坯房变成了楼房,乡村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大部分家庭有了小汽车,村民基本实现了创业不出村、销售不出村、购物不出村、金融不出村……40年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切切实实的红利。我虽说已近古稀之年,但用相机记录家乡的“新闻”终生不会改变,我要永远拍下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