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80%低能见度航班离港难题
新科技保障首都机场“好视力”
本报记者 崔国强
华北空管局塔台控制室内的保障飞行现场。
本报记者 崔国强摄

受雾霾天气影响,航班延误、备降、停运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北京的空中出行。不过,随着日前国航一架空客A330,以及山航一架波音B737在首都机场平稳着陆,旅客们心中的“愁云”可以驱散了——通过这次试飞,验证了使用HUD(平视显示器)在首都机场实施RVR(跑道视程)90米起飞、标准ⅢA类进近着陆的可行性,以及相应的低能见度运行程序,可解决首都机场80%低能见度下的航班离港问题,进一步提高航班正常性,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什么是HUD?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介绍,作为中国民航局重点推进的四大航行新技术之一,HUD是一种机载光学显示系统,可以把飞机飞行等信息投射到飞行员视野正前方的透视镜上,以显示足够多的信息和引导。“借助HUD,驾驶员在不断观察外界的同时,能更为及时地了解相关飞行参数和状态信息,增强情景意识;同时,能在全天候运行尤其是低能见度情况下,减少起飞、进近和着陆期间的飞行技术差错。”李健说。起飞和着陆是保证飞行安全最重要的两个阶段。在进近着陆前,飞行员从仪表转换到外界目视,需要2秒到3秒——时间虽短,但对决断飞机着陆与复飞至关重要。而平视显示器不需要飞行员低头察看,可确保在看到跑道的同时,也能看到投射在显示屏上的所有主要仪表数据,大大减轻了飞行员操作的复杂性。

HUD在飞机起飞着陆的关键阶段具备良好的安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航班正常性,近年来,民航局积极推进以HUD为代表的航行新技术。目前,中国民航具备HUD设备的运输飞机已达1133架,占机队总数的三分之一。根据民航局发布的《平视显示器应用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运输飞机将达到装机量一半。为配合此次RVR90米验证试飞,首都机场一并完成了ⅢA类运行验证试飞,这是继上海浦东机场后,全国第二个具备ⅢA类标准运行的机场,实现了起飞与落地相配套,综合提升了首都机场低能见度运行保障能力,将有效减少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对旅客出行的影响。

什么是ⅢA类,分类的标准又是怎样的呢?经济日报记者从华北空管局获悉,目前所用仪表着陆系统被分为3类:Ⅰ类系统是被普遍使用的,要求跑道的能见度在800米以上;Ⅱ类系统要求跑道的能见度为360米,我国目前的大型机场都使用这类系统,飞机可以在雨中或薄雾中起降;Ⅲ类系统又被分为A、B、C3个等级,ⅢA类允许能见度为200米,ⅢB为50米,最高等级的ⅢC允许在能见度为0米的情况下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盲降”——但这种设备价格非常昂贵,而且使用情况相当少,因此全球仅有少数机场配备。

HUD技术和使用盲降系统进行ⅢA类运行,为航班在低能见度条件下运行提供了技术手段。“首都机场在实现HUD RVR90米起飞、ⅢA类运行后,其低能见度保障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极大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利于中国民航低能见度运行能力的整体提升。”李健充满自豪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