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振兴,就要把乡村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乡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让乡村变得山清水秀、环境宜居,美丽乡村才有不竭动力,乡村振兴才会有坚实基础。
从直观的角度看,宜居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能为乡村发展带来多重效益。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对乡村生态环境重视不够,个别地方一度出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让“污水横流、垃圾乱堆乱倒、道路坑坑洼洼”成为某些农村的常态,不可避免地给农村蒙上了一层阴影。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乡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乡村不仅着力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一扫过去“破、乱、旧”局面,还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的观光休闲景点,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鲜活实践告诉人们,尊重自然、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宜居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和路径,不仅可以让农村美起来,而且能为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基础,还能为农村凝聚人气、吸引人才,带来新业态新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美丽的宜居环境,是一种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从现实看,锻造宜居的乡村生态既很关键,在一些地方又是痛点、难点。如果没有生态的改善,乡村振兴就没有底色和“颜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痛点是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在有些地方仍比较突出;难点是短时期内难以彻底改观,但必须攻坚克难。当前,必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全面打好乡村生态宜居这一仗。
各地要牢固树立系统性思维,综合施策,有序稳妥推进乡村生态宜居。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比如,建立以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乡村环境整治投入机制;建立综合环境管护机制,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长效管护;建立人居环境监督考核机制,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二是要寻求有效治理策略。比如,着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方略,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作为解决农业农村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做好乡村垃圾污水的处理净化,特别是要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三是要优化村庄村居规划。比如,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统筹考虑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等系统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