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届中国满意品牌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来自32家知名企业品牌荣获“中国满意品牌”称号,13家品牌获得“中国满意品牌成长之星”称号。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2018中国满意品牌报告共筛选了15个行业近一年内的数据。从品牌满意度来看,15个行业的品牌满意度均值为70.46%,共有9个行业的满意度高于均值。其中,服装行业以79.38%的品牌满意度排在15个行业首位,满意度最低的行业为医疗行业,品牌满意度仅为54.04%。
“品牌是产品理念、价值及企业家精神的集中展示,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标志,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也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2008年,中国品牌在全球品牌500强的占比仅3%,品牌总价值923亿美元。10年后,品牌占比提高到15%,品牌总价值翻了10倍,达到9115亿美元。中国品牌建设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有目共睹、令人欣喜。
与此同时,我国品牌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很大差距。侯云春表示,与我国的产品产量和经济体量相比,我国自主品牌的数量和质量还很不相称;与发达国家的著名品牌相比,我国品牌的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与新时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相比,我国品牌建设还很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变得更加广泛,原来的‘硬需求’没有消失,并呈现出升级态势,新生的‘软需求’则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侯云春认为,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以人为本,树立品牌强国理念,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文化、从现实需要到价值认同,着力强化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开启自主品牌建设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本质上是以小博大,以后进赶超先进,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基本形态,这个基本形态恐怕还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寻寰中认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要靠各个方面合力推进。自主品牌的落后实际上与我们几十年技术投入严重不足直接相关,加大技术投入可能是一个长远的,短期内难以见效的事情,即便如此,也应该从长远考虑下更大的气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认为,要明确品牌创造在创新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创新是全方面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品牌创造,要尽快形成自主技术、自主营销网络、自主品牌的体系。此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让中国品牌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侯云春认为,品牌建设是一种由内而外实实在在的功夫。因此,品牌满意度的培育要有整体性和全局性考虑,对品牌建设工作应有长期规划,以建设企业品牌百年基业为目标,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的消费体验,提高满意度,是企业直面消费层次升级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