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区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川城市规划科学规范听民意
本报记者 许 凌

近年来,宁夏银川市用一张蓝图、一套审批流程、一套政策法规和一个信息平台,下好塞上江南空间规划“一盘棋”,将现代规划理念贯彻始终。日前,银川市规划管理局开展了“开门编规划”活动,对正在编制和未来即将编制的规划采取更为多样和顺畅的方式,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谋划,布局要合理,功能要完善,这需要系统研究、综合部署。”银川市规划局局长沈爱红向记者介绍了城市规划内涵。第一明确定位,即立足生态立市战略。通过对银川市城市发展脉络深入梳理,找出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并结合银川市提出的“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发展理念,确定“两带、两轴、三心、多组团”总体空间格局以及“两屏两带、八廊多湖泽”的山水田园结构和生态格局。第二确立框架,精准划定“三区三线”。通过科学测算城镇、生态、农业三类空间开发强度,强化红线管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底线控制思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第三突破瓶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整合城乡、国土、林业、交通、水利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打破部门规划壁垒,盘活建设用地87平方公里,实现用地唯一属性。

2017年,银川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百湖润银川,碧水环城流,内外兼治增内涵。“为这17个字‘双修’目标,出台了《银川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银川市规划局规划科陈睿介绍说。

《银川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特色、交通系统、历史文脉等各类要素开展系统性梳理,确定了治理整体框架。其中,在“生态修复”方面,银川将按照“山、河、城、湖”相交融目标,对山体、河湖水系、环境等影响生态环境的要素实行系统修复;在“城市修补”方面,将整治工程融入城市设计,对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修复”“修补”,逐渐完成城市供排水、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功能,从而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为进一步保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开展主佛沟及大口子沟山体治理工作,“西扩东连,中部提升”,水环境治理是重中之重。

做好黄河文章,打好“黄河牌”是银川实施“城市双修”的核心内涵。2018年,银川抢抓春季黄金造林季,开展黄河滨河大道“黄金河岸”生态廊道滨河大道(贺兰—灵武段)绿化补植整治和节点绿化提升工作,改造提升断档林带,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835万亩;东部鄂尔多斯台缘生态廊道完成灵武市白芨滩林场、北沙窝林场、白土岗乡、马家滩镇等地沙地化治理,总面积为3.9万亩;中部沿艾依河多彩休闲生态廊道永宁段护坡绿化工程完成土方工程、苗木栽植,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0.225万亩;西部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完成土方填换、树木栽植、供水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工作,完成造林绿化面积0.78万亩。

家住西湖苑小区的市民马少斌最近很开心,因为凤凰北街市政道路打通工程全面完工,他家所在的小区告别交通不便。“这就是城市建设的‘细节’。”银川市规划局党组书记杨真表示,“城市建设要注重精雕细刻。‘细节’见功夫。今年银川全面启动‘规划回头看’活动,俯下身去完善、接地气去修补,检验城市规划是否真的做到位。”

以“开门编规划、人民城市人民建”为目标,银川市梳理了已经编制的概念性规划、总规、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开展“开门问需”座谈,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召开会议5次,收集意见20多条,及时梳理并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参考,使城市发展建设更科学更规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