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行进在库布齐沙漠腹地,明沙环绕前后左右,使人几乎感受不到位移。忽然登上一个高台,向前远眺,光伏组件集中连片,如一道蓝溪,在无边的黄沙里大放异彩。
“亿利集团规划100万千瓦太阳能治沙示范项目,已建成31万千瓦。达产后蓝色的光伏板就将铺排3万亩。”亿利光伏治沙电站站长田俊廷遥指远处,“光伏棚下和棚间,还养了小动物。”说话间,鸡鸭鹅等家禽的鸣叫声传了过来。
虽然有沙区,但内蒙古鄂尔多斯仍然不失为天然的聚宝盆。全市含煤区面积6.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0%以上。除了原煤生产和煤转电、煤制油、煤制甲醇等煤基产业领先一步,鄂尔多斯还积极构建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基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同样“风光无限”。
“虽然这里的鸡、鸭、鹅都是家养的,但它们到了沙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荣瑜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王四堂说,“鸡鸭鹅喝上了无污染的沙漠地下水,吃上了有机肥种出的玉米和苜蓿,散养的空间也成倍增加。我们依托企业从事低成本种养,跟着搬了过来,人均年收入3万元,村里22个贫困户今年将全部脱贫。”
在毛乌素沙地,牧民乌兰达赖的房子就盖在茫茫沙丘的低洼处。从前种沙柳当柴烧,柴够用了也就不愿再打理,不平茬则枯死的沙柳日益萎缩。沙柳成了生物质发电的原料之后,乌兰达赖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碧绿的沙柳染遍了他家5平方公里的沙丘。
“给电厂种沙柳、割沙柳、运沙柳,成了牧民的新营生,每年人均沙柳收入都超过1万元。”乌兰达赖难掩喜悦,“我家从40平方米的泥土房搬进了350平方米的砖混房,沙柳林也成了动物的新家。好多动物刚看到都叫不出名字,后来才知道是獾子、灰鹤,还有野兔、沙鸡、狐狸。”
每年10月份到11月份,鄂尔多斯乌审旗内大小湖泊都成了候鸟迁徙的补给站。乌审旗图克项目区工作人员乌宁夫介绍,这里的查干淖尔湖不仅水位没有下降,还因当地企业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补充中水而扩大。今年通过查干淖尔中转的白天鹅、赤麻鸭、绿头鸭等10多种候鸟,数量足有2000多只。大批摄影爱好者聚拢湖边,“长枪短炮”聚焦这些远道之客。“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那些飞走的遗鸥就会重新飞回鄂尔多斯。”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王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