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1978年的秋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干线时发出感慨,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需要跑。当时,日本高速列车时速达到210公里,中国旅客列车的时速仅为几十公里。
“火车像风一样快”,对于彼时的中国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改革开放改变了一切,不仅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兴号”高速列车在神州大地上飞驰,我国也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高铁技术取得突破只是改革开放带来历史巨变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全面而深刻的伟大跨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家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三大产业结构持续更新优化,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十一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口径计算,2017年我国GDP为120146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5%,比1978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稳定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一直维持中高速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年均增长约9.5%,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目的。40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生产效益显著提高。1978年,全国大中型拖拉机56万台,联合收获机不到2万台。2017年全国大中型拖拉机达到670万台,联合收获机199万台,主产区正在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大幅提高,移动互联、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更让农业开始进入“数字时代”。在工业实力空前增强的同时,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目前我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都已具备,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超过10%。移动终端、数字消费、线上支付等技术日臻成熟,有效带动了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发展。
重大工程锻造品牌
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如果说冷冰冰的数字还不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巨变,那么这一个个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国家重大工程则是感受时代变革的绝佳切入点。
“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2017年,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6.3%,并形成了“四纵四横”全球最大的高铁网。如今,中国拥有世界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世界等级最高的京沪高铁、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从望尘莫及到全面领跑,40年间中国高铁一路披荆斩棘站上世界顶端。
站在珠海岸边远眺,雄伟的港珠澳大桥好似一条长龙,连接起了港珠澳三地。在世界工程史上,从未有一座大桥能跨越如此广阔的海域,这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的工程”。面对这样困难重重的超级工程,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挑战成功。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工程项目。三峡工程建成以来,已经防洪调度44次,其中两次经受了比1998年更大的洪峰考验,保障了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口、2300万亩良田的安全,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
重大工程建设还解决了我国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的难题。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工程贯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实现了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气东输”建设了中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解决了东西部资源互补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拔地而起,“最长、最高、最大”的纪录不断被中国写进世界历史,这些重大工程不仅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展示中国实力的新品牌。
科创提供不竭动力
一批批重大工程的背后,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的支撑。神舟飞天、高铁飞驰、墨子传信、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40年来,我国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科技体制改革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科技水平实现巨大跨越,在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走进了世界前列甚至成为世界第一。
在基础研究方面,2017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及被引用量均列世界第二位。一些重要学科方向已经进入并行阶段,有的甚至开始领跑,比如铁基高温超导、量子信息、中微子、凝聚态物理、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国际科技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我国在空间探测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就,如“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探测,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些标志着我国空间探测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蛟龙号”科考船、“海斗号”无人潜水器等成功完成深海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探测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国产航母、运-20大型运输机、“华龙一号”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事关国家战略利益的科技制高点上占据了有利地位。
在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截至2017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201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1.3%。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加大的科技创新力度,正成为中国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