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航空工业:
强筋壮骨 遨游苍穹
刘 瑾

2017年12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完成陆上首飞。 本报记者 刘 瑾摄

2017年2月27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型多用途无人机系统—“翼龙”Ⅱ无人机成功首飞。

本报记者 刘 瑾摄

1999年10月1日,在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上,航空工业研制的空中加油机、“中国飞豹”等5种机型、27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 (资料图片)

1979年,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成立之初,原中航技总公司总经理刘国民(前排中间)率团赴埃及签署中国军贸首单。 (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逐步成长为航空工业大国,拥有了完整的飞行器研发制造体系,具备了独立研发制造先进军民机的能力,并向着“航空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在这些成绩中,处处可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的身影。

多年来,航空工业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不断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迸发活力,在搏击市场中强筋壮骨,在走向世界中锻炼成长,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航空工业集团。2017年,航空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035亿元、利润165亿元,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61位,连续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获得A级。

航空装备体系不断完善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生产的歼-20精彩亮相。

开幕式上,歼-20“身披”标准低可视度水渍迷彩涂装,上演了一出低空通场、战斗盘旋、上空横滚、斜半滚以及大仰角拉起、垂直爬升云层的飞行绝技,国之重器的实力一览无余。

40年来,航空工业始终将“保军强军”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和军队战略转型需要,充分把握航空装备研制规律,推动装备发展从“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向“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转变,实现了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制再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歼-10到第四代歼-20飞机、“鹘鹰”战机,从中小型到以运-20为代表的大型系列运输机,从有人飞机到“翼龙”系列高端无人机批量出口国外,一系列跨越式发展极大地完善了航空武器装备体系。

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少数几个能系列化、多谱系自主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航空武器装备的国家之列,加快了国防力量由单纯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的步伐,助力我国国防力量实现以空固土、以空强海的华丽转身。

民机产业振翅欲飞

10月20日是中国民机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顺利完成水上首飞。“鲲龙”AG600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为中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

上半截是飞机下半截是船——作为飞机中比较稀有的机种,水陆两栖飞机数量本就很少,AG600这样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飞机更是罕见。根据资料,中国拥有AG600飞机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飞机机体结构、动力装置和主要机载系统100%由中国国内企业配套。为研制这架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航空工业付出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航空工业一直坚信,发展我国自主民机产业是企业的使命。多年来,航空工业积极探索适应我国民机产业发展的道路,通过不断提升自主供给能力,形成了“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AC系列民用直升机和AG系列固定翼通用飞机三大产品系列,实现了民机产业从蹒跚起步到振翅欲飞的跨越。

目前,最新的“新舟”600已完成适航取证并交付用户,全新研制的“新舟”700飞机也进展顺利。“新舟”系列飞机累计交付104架,在18个国家和地区33家用户的200多条航线上运营,为打造国产民机品牌、打响知名度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新研制的3吨级直升机相关工作正加快推进;与空客公司对等合作研发的新一代先进7吨级直升机AC352/EC175正在开展取证试飞。

此外,航空工业作为主供应商,全力支持中国商飞C919、ARJ21的研制和生产交付。航空工业所属50多家单位承担了C919整个机体90%以上结构工作量,在航电、机电、起落架等11个主要子系统项目上,与通用电气、霍尼韦尔、汉胜、赛峰等公司开展50/50对等合资合作,并承担了多项重大试验试飞任务。

在更高层面融入世界产业链

为加快我国迈向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步伐,近40年来航空工业从转包生产、技术引进到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纬度努力对接世界航空产业。

一方面,坚持引进来,聚集全球资源。1979年,航空工业与原麦道公司签署了第一份来料装配合同,拉开了我国航空转包生产的序幕。40年来,航空工业转包生产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与国外主要航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为波音、空客多个大型民机项目的一级供应商和零部件唯一供应商。由此,航空工业实现了从生产零部件产品向生产大部件及系统级产品的转变,从产品和技术层面合作到资本层面合作的转变,从一般供应商向系统级供应商和风险与收益共享伙伴的转变,在世界航空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

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提升竞争力。多年来,航空工业积极发挥军工优势,不断拓展航空军贸业务。1979年,航空工业率先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成为我国军工行业最早的外贸公司。40年来,我国军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谱系不断完善,从歼-7战斗机、K-8中级教练机等型号为主升级至以“枭龙”战斗机、“猎鹰”L-15高级教练机、“翼龙”无人机等型号为主,实现了从二代机向三代机、从中级教练机向高级教练机、从有人机向无人机的跨越,基本形成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高低搭配的产品谱系。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航空工业实现海外收入932亿元,占集团公司全年总收入的23%;海外资产超过1000亿元;在8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95家境外机构,海外雇员近3万人;初步构建起境外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体系;并购了美国西锐公司、奥地利FACC、耐世特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国际化布局初步完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瑞松表示,航空工业的国际合作模式已由转包生产零组件跃升至整机、系统、资本层面的对等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下一步公司要抓住飞机制造业扩大开放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涵,将技术合作、项目合作提升到合资合作,在更高层面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