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郸城
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张本宝

“越是贫困县,越要优先抓教育。一个贫困家庭如果能够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基本上就挖掉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穷根子。”位于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南郸城,把抓教育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着力点,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郸城把教育列为全县最大的民生工程,2014年至2017年,郸城县财政教育投入均占当年财政支出的28%以上,高于河南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以来,郸城县累计投入6亿多元,加快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城区学校扩容升级;招录教师1383名,80%新招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周口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的县。

郸城县教体局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全县学校普遍实施汉字工程、高效课堂、高效阅读“三项工程”,乡镇学校之间开展“联盟教研”,并启动了强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郸城一高、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城区学校发挥人才、管理、资源等优势,与农村学校资源共享,每所学校“一对一”帮扶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办学联盟,县教体局进行“捆绑式”考评。

一系列措施提振了薄弱学校的“精气神”,使农村教育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群众对身边学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社会力量在助力郸城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扶贫的旗帜下,郸城捐资助学蔚然成风。周口益海粮油公司投资300万元建设秋渠益海小学;郸城商会联合企业家成立“仙城圆梦基金”,郸城万洋商贸城连续6年每年捐资100万元,河南安信建设集团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张贵亮捐建家乡小学;“爱心奶奶”苏秀英把割草卖菜积攒的1万元钱捐出来给学生购买书籍……成功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的一笔笔捐款、一次次帮扶,帮助一批批贫困学子实现梦想。

与此同时,成功学子反哺家乡帮“穷亲”,形成了教育良性发展的闭合循环。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王学海出资金、出技术,盘活了家乡濒临倒闭的企业,保证了600多名工人就业;复旦大学毕业生王文一,回到家乡流转土地300亩发展创意农业,带领100多名群众勤劳致富。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郸城县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并对贫困户子女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汲水乡村民梁帅初中毕业后选择了技校,毕业后进入浙江造船厂承包工程,年收入达200多万元,并带领本村180多名农民进入造船厂,实现了脱贫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