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笔匠人”刘好勤:
“一生一件事,只做好毛笔”
图为刘好勤(中)正在向车间工人传授毛笔制作技艺。 (资料照片)

当刘好勤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毛笔展现在笔者面前时,仿佛打开了一扇中国传统文化血脉延续的大门,曼妙奇特,别有洞天。

刘好勤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将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发扬光大。“一管小小的毛笔,承载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对58岁的刘好勤来说,做好一管毛笔是件神圣的事情。

刘好勤出生在河南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刘家世代制作毛笔。“刘家毛笔为秦朝大将蒙恬所创,后经其手下文书刘氏先祖刘寅传承发展至今,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文房精品。自明代传入皇宫,成为明清两代宫廷贡品。”每每说到毛笔,平时沉默寡言的刘好勤总有说不完的话。刘好勤介绍,传统制笔分挂毛、齐毛、垫毛、切毛、梳毛、清毛、装杆、择笔等工艺流程,汝阳刘毛笔由128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尖、圆、齐、健”4大特点。

受祖辈影响,幼年时的刘好勤就独爱毛笔。“父亲嘱咐我,制笔如做人。勤学好问多干活,把手艺学精学透,才能有用武之地。”

16岁时,刘好勤进入毛笔厂当学徒。每天他第一个进厂,打扫车间卫生,把制笔工具、原料摆放好。汝阳刘制笔128道工艺,一般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刘好勤却挨个工序钻研。谁做得精,他就向谁请教,直到把128道工序完全学完学会。

好景不长,由于管理不力,经营不善,毛笔厂生产停滞,濒临破产,刘好勤只好回家钻研制笔技艺。为了不受打扰,他躲在红薯窖里潜心研究,吃饭睡觉全在窖洞里,一住就是两年。每次谈到这段经历,刘好勤总是说:“跟中华毛笔几千年文化相比,我这又算什么?”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毛笔居四宝之首。汝阳刘毛笔工序严谨,历经分毛、脱脂、去绒、装毛、齐毛等128道工序,其中,齐、垫、切、梳是关键环节。一管好毛笔兼具尖、圆、齐、健“四德”,外饰讲究,美观大方。在制笔车间,刘好勤一手拿着经过处理后的羊毛,一手用牛骨梳慢慢梳理,仔细把杂毛一根根夹掉,直至把羊毛理顺,露出有光泽的锋芒。

“做毛笔是精细活儿,贵在一毫一厘的坚持。”刘好勤说,必须是精选特定区域的羊毛、狼毫、石獾、汉松尾等上等原料制作。狼毫要选刚中有柔,羊毫要柔中有刚,兔毫要富有弹性,然后按照长短粗细归类,不可错置。

“制笔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我的目标就是做出一管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毛笔。”刘好勤说,自己与毛笔打了40多年交道,最高的追求就是做一个心无旁骛的“制笔匠人”。

在传统制笔工艺基础上,刘好勤发明了一款“头刀贴锋”技术。笔头锋颖清晰,顶口齐,无杂毛和废毛,笔身光、白、圆、直,美观新颖,订购者络绎不绝。不仅如此,他研制发明的狼毫“干磕干压”创新技术,无论是在性能还是实用上,都开创了狼毫制笔的新境界。

2005年,刘好勤筹资50万元,对濒临倒闭的汝阳刘传统笔刷厂改制,成立了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面对单一重复的产品结构,开发出礼品高中档套笔、书画专用笔、油画笔、胎毛笔等,实现了市场多元化发展。2011年,刘好勤又投资规划建立汝阳刘毛笔文化创意产业园,包括汝阳刘传统技艺展示馆、毛笔博物馆、书画艺术市场、非遗展示馆等,并在多所学校建立汝阳刘毛笔传承基地。

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毛笔企业在资金、技术和销售上给予农户扶持。通过“四统一”,即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

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的汝阳刘村,在以刘好勤兄弟们为代表的汝阳刘人不懈努力下,已发展为集毛笔生产、销售、研发、收藏、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礼品企业,年产330万管各类毛笔,规格品种达120多个,连获省优、部优、国优产品称号,并漂洋过海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毛笔生产基地。汝阳刘毛笔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河南省名牌产品、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产品等荣誉,制笔传人刘好勤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制笔大师”称号。

刘好勤说:“一生一件事,只做好毛笔。” 文/韩永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