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着几亩地,过着平凡的日子,吴洪甫是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槐窝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退伍老兵。在长达37年的退伍时光里,他“隐姓埋名”,严守国家秘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没向组织伸手要过任何待遇。直到解密后,他才应邀到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吴洪甫1959年参军,在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服役,经过严格刻苦训练,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标图员,负责导弹发射定位工作。1962年9月9日,一架敌“U—2”高空侦察机窜入江西省鄱阳湖上空,8时32分进入二营火力范围。“可以打下来!”吴洪甫迅速把侦察机航迹标在标图板上并传给指挥部。
随着营长岳振华一声令下,三枚导弹直冲云霄,“轰”的一声巨响,敌机瞬间被击落,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击落“U—2”飞机。因此次完成任务成绩优异,吴洪甫荣获提前晋衔一次。1963年11月,吴洪甫和战友们再次用精准测算的数据引导成功击落敌第二架“U—2”高空侦察机。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吴洪甫等人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
1965年2月,吴洪甫等24名一等功臣就要退役了,临行前,保密干事对他宣布纪律: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泄露军事机密。退伍还乡后,吴洪甫把立功证书压到箱底儿,守着自留地,生活从头开始。就连父母和刚过门的媳妇问起来,他也含糊地说:“在部队我就是个烧火做饭的,啥都不知道。”
37年来,吴洪甫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色,为国家保守军事机密。即使在儿子致残、母亲瘫痪、妻子股骨头坏死,日常生活举步维艰时,他也守口如瓶,从不向家人提起当年的战斗经历,更不用说向政府提要求了。
“老吴胸中涌动着报国情怀,对村里的工作,他总是带头响应。”广宗县民政局干部宋惠曼说,上世纪90年代初,村集体计划流转村里闲置土地搞特色种植,因为不了解土地流转政策,村民们大都持观望态度,谁也不签合同,吴洪甫就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挨个给大伙儿做思想工作。
2002年6月,吴洪甫在杂志上看到营长岳振华讲述击落“U—2”型高空侦察机的战斗经过,才发觉这不再是国家机密了。他拿出了立功证书,家人和村民才知道,这个身边的老人竟是国家一等功臣。
许多村民感到意外,想不到英雄就生活在他们中间。常有人劝吴洪甫,让他拿着立功证书找相关部门,改善一下家庭生活条件,他却说:“咱是庄稼人,靠种地吃饭不丢人”。直到今天,吴洪甫仍过着简朴的生活。
近几年,每到9月开学第一天,吴洪甫又忙碌起来。他来到学校给学生讲述当年部队官兵苦练本领、为国杀敌的英雄事迹,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报效国家。“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更要发挥余热,再立新功。”吴洪甫说。